与语气词规范有关的一些问题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H14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胡明扬;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J];汉语学习;1988年06期
2 齐沪扬;“呢”的意义分析和历史演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方梅;;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J];中国语文;1994年02期
4 黄南松;;试论短语自主成句所应具备的若干语法范畴[J];中国语文;1994年06期
5 郭小武;;一点收获,两点忧虑——传媒语文问题小议[J];中国语文;1997年02期
6 李讷;安珊笛;张伯江;;从话语角度论证语气词“的”[J];中国语文;1998年02期
7 贺阳;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大为;《醒世姻缘传》中的两种山东方言结构[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郑武曦;;试论语言接触引发的羌语对当地汉语的干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5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6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张德岁;;“V+Num+是+Num”构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王媛媛;;中古汉语中的介词“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曾海清;;近代汉语“把与”的来源去向及其句法语义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姜素红;;环境公平价值体系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陈建先;;政府公共决策的利益博弈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安卫华;;积极应对入世,建设信用政府[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7 井敏;;服务型政府概念辨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王立志;;企业培训体系建设[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10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伯江,方梅;汉语口语的主位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3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4 朱庆之;关于疑问语气助词“那”来源的考察[J];古汉语研究;1991年02期
5 李兴亚;语气词“啊,呢,吧”在句中的位置[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6 田泉;“是”、“的”合用及单用非句法功能初探[J];汉语学习;1996年05期
7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8 江蓝生;;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J];语文研究;1986年02期
9 黄南松;;从对外汉语教学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语文研究;1993年03期
10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国语文;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铁范;感叹句研究综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年04期
2 陈艳珊;;现代汉语感叹标记的复用及层级[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王飞华;;借鉴现代汉语浅议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之不足[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孙苹;;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5 李盛微;;关于对外汉语教材中语气词分布的理性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6 武振玉;;两周金文叹词初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段曹林;;论拟声词、叹词、语气词皆“摹声”[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陈晓云;;鄂东南方言句首语气词“啊”及其用法来源分析[J];华章;2011年01期
9 王震;;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评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王飞华;从语气词看中国古代典籍英译中的失误[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子瑜;林茂灿;;语气词“maO”的疑问用法和非疑问用法[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2 张文贞;;枣庄方言语气词“来”的语法化阐释[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3 杨红华;;南宁普通话的语调、语气词及其声学表现[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邓晓玲;;俄语科技语体中的语气词[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万丽媛;;南昌(昌东镇)方言句末语气词的构造、音读和功能[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炳海;;吟诵调和演唱曲:楚辞体的两个来源——论楚辞体的生成及其和音乐的关系[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朱琳;;泰兴话疑问句语气词及其修辞功能[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郭小武;;象声词、语气词的声调问题[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方绪军;;语气词“罢了”和“而已”[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肖惠萍;;虚拟世界的传情色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朝文;布依语汉语语气和语气词对比研究[N];贵州民族报;2010年
2 姜雪艳;乐观派[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北京师范大学 邓 峗;《言有所为——现代汉语语用分析》读后[N];中国信息报;2005年
4 刘醒龙;汉语的遗憾与希望[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北京大学教授 苏培成;促进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徐通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词典与规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7 王东;人教社驶出“新品旗舰”[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8 温红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竣出版[N];人民日报;2004年
9 迟兰英;构建现代汉语强化教学模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10 任松筠;到国外教汉语也不错[N];新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氏明河;汉越语气词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曹银晶;“也”、“矣”、“已”的功能及其演变[D];北京大学;2012年
3 张小峰;现代汉语语气词“吧”、“呢”、“啊”的话语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任晓彤;元杂剧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孙汝建;语气和语气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1998年
6 刘黎岗;重庆话口语中话题的结构与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陈静;《史记》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解正明;基于社会认知的汉语有标记构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罗耀华;副词性非主谓句成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肖万萍;桂北永福官话特色虚词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启萍;新生语气词“哦”的多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管海英;汉语语气词的对外教学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3 宋加群;安徽怀远方言的语气词“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彬安;枫泾方言语气词“嘎”的用法和功能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邢锐;美英学生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习得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张彦;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7 李岩璞;东北小品演员语言中语气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国欢;韩国留学生汉语语气词“啊”、“吧”、“呢”、“吗”习得偏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晓峰;先秦常用语气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张荟荟;现代汉语“逆转性关联词语+语气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7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537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