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劝阻句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2 07:30
【摘要】:本文的目标主要是解决关于劝阻句式的三个问题:劝阻句式的定义与分类;分析劝阻句式的使用条件和语用价值的方法;利用特定的研究框架对具体劝阻句式的使用条件进行分析。以此建立劝阻句式库,为对外汉语劝阻句式的功能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为达成以上目标,本文的主要思路如下:首先,构建劝阻句式系统;其次,讨论劝阻句式使用条件分析的研究框架;最后,选取两个具体劝阻句式,灵活运用研究框架,分析其具体劝阻句式使用条件。全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本文对学界“劝阻义”等有关劝阻句式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明确劝阻句式的内涵,确定劝阻句式的定义与范围。制定劝阻义句式的划分标准,分类归纳每一类劝阻句式——从句法特征上分,劝阻句式可粗分为一般陈述句、祈使句、一般疑问句和反问句四类。从语用上的劝阻策略上分,劝阻句式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第二部分,本文在框架语义学理论、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和语义分析理论等理论的启发下,从影响礼貌的因素和礼貌程度出发,建立句式研究框架——首先抽象出各类劝阻句的经典句式,之后将礼貌程度作为切入点,从三个平面的各个角度设立标准比较各个劝阻句式的礼貌强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得到具体句式的使用语境,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等语用条件。第三部分,本文对稍具代表性的两类劝阻句式进行多角度分析,分情况讨论,尽可能指明各小类劝阻句式使用条件,为各类劝阻句式的教学、为汉语学习者在实际交际中的劝阻句式选用提供理论依据。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图文】:

礼貌程度,对应关系,步骤,因素


程度的问题时,在梳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地综合考虑三者,列出影逡逑响礼貌程度的各种影响因素,讨论的劝阻句式大致的礼貌程度和适用范围。逡逑如图2.邋1。图中的每条直线都是一个影响因素由0向外发散,越靠近边界逡逑越接近礼貌/不礼貌程度的极限:逡逑权利,义劳越多逡逑逦听活人—大逡逑地位越高、权利越大/邋入广逦逡逑陌生~|逡逑;i逡逑貌&逡逑权利,义劳越少^^^***1*^逡逑图2.1影响礼貌程度的诸多各类因素与礼貌程度对应关系图逡逑2.礼貌强度的判定步骤逡逑(1)抽象出典型句式逡逑上文已从说话人劝阻策略将劝阻句式分类。以动词为“去”为例,统一语境逡逑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关系,整理归纳出每一类典型句式框架与典型完整例句。如逡逑下:逡逑【一对情侣邀请A邋—起吃饭,A的朋友B觉得情侣更需要单独相处的机会,逡逑A不应该贸然去打扰,于是发出劝阻】逡逑直接劝阻:逡逑①主题+否定词:这个饭局就不要去了。逡逑?对象+否定词+行为:你别去了。逡逑间接劝阻:逡逑③赞同+转折性关联词+反对:你去好是好,但是,他俩单独相处的机会就逡逑没了。逡逑20逡逑

对外汉语,分类排序,三结合,礼貌程度


程度的问题时,在梳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地综合考虑三者,列出影逡逑响礼貌程度的各种影响因素,讨论的劝阻句式大致的礼貌程度和适用范围。逡逑如图2.邋1。图中的每条直线都是一个影响因素由0向外发散,越靠近边界逡逑越接近礼貌/不礼貌程度的极限:逡逑权利,义劳越多逡逑逦听活人—大逡逑地位越高、权利越大/邋入广逦逡逑陌生~|逡逑;i逡逑貌&逡逑权利,义劳越少^^^***1*^逡逑图2.1影响礼貌程度的诸多各类因素与礼貌程度对应关系图逡逑2.礼貌强度的判定步骤逡逑(1)抽象出典型句式逡逑上文已从说话人劝阻策略将劝阻句式分类。以动词为“去”为例,统一语境逡逑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关系,整理归纳出每一类典型句式框架与典型完整例句。如逡逑下:逡逑【一对情侣邀请A邋—起吃饭,A的朋友B觉得情侣更需要单独相处的机会,逡逑A不应该贸然去打扰,于是发出劝阻】逡逑直接劝阻:逡逑①主题+否定词:这个饭局就不要去了。逡逑?对象+否定词+行为:你别去了。逡逑间接劝阻:逡逑③赞同+转折性关联词+反对:你去好是好,但是,他俩单独相处的机会就逡逑没了。逡逑20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洪海;马思鸣;;基于框架语义理论的汉语词汇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2015年09期

2 邵敬敏;;建构汉语句式系统的价值与意义[J];汉语学习;2014年01期

3 双文庭;;基于语义框架的“动词语+的”结构指人时的对立歧义条件探讨[J];国际汉语学报;2013年02期

4 李果;;框架语义学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语言与翻译;2012年03期

5 汪立荣;;框架语义学对二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研究;2011年03期

6 刘娅琼;陶红印;;汉语谈话中否定反问句的事理立场功能及类型[J];中国语文;2011年02期

7 冯胜利;;论语体的机制及其语法属性[J];中国语文;2010年05期

8 施春宏;;动词拷贝句句式构造和句式意义的互动关系[J];中国语文;2010年02期

9 吴志杰;王育平;;框架语义理论探索[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10 肖奚强;外国学生“除了”句式使用情况的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尹相熙;现代汉语祈使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赵微;指令行为与汉语祈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利君;基于框架语义理论的对外汉语句子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2 艾哈迈德;“X什么X”及其相关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康林花;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24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624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0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