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韩国学生语气词“吗”的教学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秋妩;;浅析否定形式是非问句[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9期
2 李菁;;否定形式是非问句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3期
3 彭小川;;关于是非问句的几点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6期
4 孙婧;;浅析否定形式是非问句[J];中学语文;2006年Z1期
5 赵果;;初级阶段美国留学生“吗”字是非问的习得[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1期
6 徐丽华;外国学生语气词使用偏误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7 侯玲文;谈“否定是非问句”[J];汉语学习;2002年04期
8 郭锐;;“吗”问句的确信度和回答方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2期
9 熊仲儒;“呢”在疑问句中的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徐晶凝;;语气助词的语气义及其教学探讨[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熊子瑜;林茂灿;;语气词“maO”的疑问用法和非疑问用法[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婷婷;现代汉语疑问句的信息结构与功能类型[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未然;句末语气助词“吗、吧、呢”的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2 谢平;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汉语语气助词的偏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付霞;对韩国学生典型语气助词“吗、呢、吧、啊”习得情况的考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30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630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