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当代汉语新词中的英源性成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3 06:2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深入,促使外来词不断涌现,互联网等媒体的发展更为这些词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可以说,外来词已经深入到了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当代汉语新词中的英源性外来成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英源性外来成分动态的变化,总结外来词汉化规律,并通过对某些代表性语素的个案分析,描述典型英源成分的汉化路径和一般规律。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缘起及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流程等。第二章对英源性外来词的分类描写。找出其中含有英源性成分的词,并对这些词的特征进行分类描述,发现英源性外来成分语素化的新动态。第三章通过具体个案,并借助BCC语料库分析英源性成分进入汉语后的演化情况。通过对代表性英源性成分“粉”和“门”的个案分析,探究它们进入汉语后不断汉化的过程;运用词语模的理论,分析它们在汉语中所产生的系列词语及其构成的词群。第四章英源性外来成分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分析在汉语学习的不同阶段中英源性外来成分对学习者的不同影响,提出适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提出建议。第五章结语。总结英源外来词汉化的过程,即大致要经历借入、简缩、语素化、大规模构词、词义虚化、固化、出现新形式的同义词这几个阶段,构词和使用率是它们发展的重要条件;论文认为,运用“词语模”理论来分析英源外来词的引入及其汉化构词,既可以理清它们的内部结构,对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照,还可以对新词的产生和消亡规律进行一定的预测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3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起;;新时期汉语新语素考察与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04期

2 朱彦;;创造性类推构词中词语模式的范畴扩展[J];中国语文;2010年02期

3 周士宏;;从类词缀“门”的产生看语言接触中外来语素的汉化[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4 韩香;;汉语单音节外来语素初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1期

5 李韵;杨文全;;单音节外来语素在当代新词构造中的应用及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蔡长虹;;当代汉语词汇的单音节化现象考察[J];汉语学报;2007年01期

7 杨文全;程婧;;隐喻认知与当代汉语词义变异的关联过程——以汉语流行词语的衍生和语义泛化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周启强;白解红;;英语拼缀构词的认知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9 张维友;;英汉语对比研究中的词素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周荐;;论词汇单位及其长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党静鹏;汉语英源外来词借用过程与机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年

2 李彦洁;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殷姣智;汉语外来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2 祁晓霞;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剑瑶;汉语英源外来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79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779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7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