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反义语素合成词与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勤;刘照玉;;俄汉反义词的语义中和现象探究[J];中国俄语教学;2017年01期
2 冯平;;“形+形”式反义语素合成词的认知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3 高松;;《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词汇等级表的名词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年10期
4 姜艳红;王清;;汉俄语反义词构成的复合词和成语的语序对比[J];中国俄语教学;2014年03期
5 李俊敏;张彩虹;;对反义语素同位对举成语的考察[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6 束定芳;黄洁;;汉语反义复合词构词理据和语义变化的认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6期
7 包丽娜;;从语义的角度谈反义词的判定[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3期
8 韩丽丽;;现代汉语反义复合词的产生及其发展[J];语文学刊;2007年20期
9 刘枫;;从HSK同素逆序词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03期
10 方一新;曾丹;;反义复合词“好歹”的语法化及主观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方颖;反义复合语气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毕懿晴;从构式语法角度看汉语反义词的同现现象[D];湘潭大学;2007年
3 张谦;现代汉语反义语素合成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王冠;反义语素合成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萍;汉语语素义对留学生词义获得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郭奕晶;反义相成词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810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810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