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教学话语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1 10:58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相比,建构主义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而是先由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经验构建出一个内在的知识结构框架或图示,再由这一认知结构对外界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和加工,逐步建构起内部心理表征世界及新知识的意义。而且在此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借助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朋友)的合作与对话,学习资料的有效利用,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知识经验的。因此,学习者是自己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并不只是信息的简单输入、储藏和选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互动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也就是说,获得知识的量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由自身经验去建构相关知识的意义的领悟能力,而不是学习者死记教师授课内容的毫无意义的虚假能力。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必须尽量创造真实的语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习得的内容的意义建构,与其他人的合作必须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在这样的认识论基础上,通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建构主义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体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涉及到教育理论的各个层面。在话语含义分析方面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大量话语含义分析研究专著和论文的发表。但与此同时,话语含义分析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国内缺乏话语含义理论方面的研究,国外针对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话语含义分析也相对更少。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建构主义下的话语含义分析做了进一步探讨,认为语言本体研究应该服务于教学实践,同时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理论研究的不足,促进理论研究也即本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将在前人话语研究的基础上。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参考怎样建构广告语的过程,得出留学生建构学习对外汉语的过程和规律,并且对完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正坤;话语隐涵意义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胡壮麟;;语用学[J];国外语言学;1980年03期

3 陈致烽;从语用学角度看广告语创作[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2年04期

4 祝后华;;建构主义视野中室内设计课的多媒体教学[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刘立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话语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6 张云艳;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7 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J];文字改革;1963年04期

8 陈作宏;语用分析在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语言与翻译;2003年01期

9 赵雷;;建立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系统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3期

10 侯志利;;语篇生成过程的焦虑因素及其对策——二语写作过程的认知建构主义视角[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淳;话语实践与文化立场[D];四川大学;2006年

2 黄伟;对话语域下的课堂提问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s

本文编号:2823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823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d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