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与“常常”“往往”的比较分析和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1-01-20 06:05
“时时”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副词,其内部存在语义差异,且“时时”与另外两个重叠式副词“常常”“往往”相比,三者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不同之处。本文在对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运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描述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定量分析法,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时时”的语义进行考察,总结不同语义的句法限制条件,再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角度比较“时时”与“常常”“往往”,找出三者的异同,然后分析留学生习得“时时”与“常常”“往往”的偏误及其成因,最后提出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本文共分为六部分,其中第二、三、四、五部分是文章主体部分:1.绪论部分。对论文的选题缘起、选题意义进行简要说明,概述了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2.“时时”的多维考察。延续前人观点,根据“时时”内部的语义差异将其分为表延续量的“时时1”和表“重复量”的“时时2”,并且分别归纳出“时时1”和“时时2”语义浮现的句法条件因素,并且从历时角度考察了“时时1”和“时时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时时”“常常”“往往”在不同领域内的使用从图表可看出,“时时”在语料库中出现次数最少,“往往”出现次数最多
“时时”与“常常”“往往”的比较分析和教学策略初级阶段的汉语学生必然会较多的使用英语或母语。当然这样解释词语有处,学生更易于接受,理解得更快,但是也会造成学生的依赖,不利于建语感;而且会造成很多误解,因为两种语言的词语在语义上并不是完全对现行的教材中的新授词列表大多数是采取词汇-词性-拼音-英文的释词格《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 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 语料库语言学. 2016(01)
[2]“常常”与“往往”在中介语中的偏误诱因及其矫正策略[J]. 岳中奇,庄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5)
[3]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精讲多练[J]. 盛双霞. 中国大学教学. 2008(03)
[4]从三个平面看“常常”与“往往”的异同[J]. 李琳. 海外华文教育. 2007(02)
[5]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的层级和语义研究[J]. 吴春相,丁淑娟. 汉语学习. 2005(06)
[6]动量副词的类别及其选择性[J]. 史金生,胡晓萍. 语文研究. 2004(02)
[7]句子的焦点结构及其对语义解释的影响[J]. 袁毓林. 当代语言学. 2003(04)
[8]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述评[J]. 唐承贤.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5)
[9]“副+是”的历时演化和共时变异——兼论现代汉语“副+是”的表达功用和分布范围[J]. 张谊生. 语言科学. 2003(03)
[10]“常常”与“往往”的语义语法特征[J]. 寿永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2(02)
硕士论文
[1]基于汉语国际教育的“时时”、“不时”、“时不时”比较研究[D]. 邹海艳.南京师范大学 2018
[2]留学生习得“常常”和“往往”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 靳阳.郑州大学 2017
[3]汉语水平为中级和高级的英语母语者汉语频度副词习得研究[D]. 王茜婷.云南大学 2016
[4]对外汉语视角下“经常”、“常常”、“往往”的对比研究[D]. 倪梦娴.南昌大学 2016
[5]同义频率副词A式和AA式的比较研究[D]. 邢昭娣.南京师范大学 2016
[6]含“时”语素频率副词的多角度辨析[D]. 刘燕慧.江西师范大学 2015
[7]现代汉语重叠式频率副词研究[D]. 张琪.南京林业大学 2014
[8]“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常常”、“往往”的偏误分析[D]. 李柏萱.河北师范大学 2014
[9]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D]. 王钧蓉.四川师范大学 2010
[10]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研究[D]. 赵芳.上海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88528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时时”“常常”“往往”在不同领域内的使用从图表可看出,“时时”在语料库中出现次数最少,“往往”出现次数最多
“时时”与“常常”“往往”的比较分析和教学策略初级阶段的汉语学生必然会较多的使用英语或母语。当然这样解释词语有处,学生更易于接受,理解得更快,但是也会造成学生的依赖,不利于建语感;而且会造成很多误解,因为两种语言的词语在语义上并不是完全对现行的教材中的新授词列表大多数是采取词汇-词性-拼音-英文的释词格《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 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 语料库语言学. 2016(01)
[2]“常常”与“往往”在中介语中的偏误诱因及其矫正策略[J]. 岳中奇,庄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5)
[3]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精讲多练[J]. 盛双霞. 中国大学教学. 2008(03)
[4]从三个平面看“常常”与“往往”的异同[J]. 李琳. 海外华文教育. 2007(02)
[5]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的层级和语义研究[J]. 吴春相,丁淑娟. 汉语学习. 2005(06)
[6]动量副词的类别及其选择性[J]. 史金生,胡晓萍. 语文研究. 2004(02)
[7]句子的焦点结构及其对语义解释的影响[J]. 袁毓林. 当代语言学. 2003(04)
[8]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述评[J]. 唐承贤.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5)
[9]“副+是”的历时演化和共时变异——兼论现代汉语“副+是”的表达功用和分布范围[J]. 张谊生. 语言科学. 2003(03)
[10]“常常”与“往往”的语义语法特征[J]. 寿永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2(02)
硕士论文
[1]基于汉语国际教育的“时时”、“不时”、“时不时”比较研究[D]. 邹海艳.南京师范大学 2018
[2]留学生习得“常常”和“往往”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 靳阳.郑州大学 2017
[3]汉语水平为中级和高级的英语母语者汉语频度副词习得研究[D]. 王茜婷.云南大学 2016
[4]对外汉语视角下“经常”、“常常”、“往往”的对比研究[D]. 倪梦娴.南昌大学 2016
[5]同义频率副词A式和AA式的比较研究[D]. 邢昭娣.南京师范大学 2016
[6]含“时”语素频率副词的多角度辨析[D]. 刘燕慧.江西师范大学 2015
[7]现代汉语重叠式频率副词研究[D]. 张琪.南京林业大学 2014
[8]“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常常”、“往往”的偏误分析[D]. 李柏萱.河北师范大学 2014
[9]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D]. 王钧蓉.四川师范大学 2010
[10]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研究[D]. 赵芳.上海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88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988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