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供性理论视阈下基于社交网络的汉语学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3 20:26
随着学科之间的不断交流与融合,使得新的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生态学的兴起推动了生态心理学、生态语言学和生态教育学等学科的发展,而基于生态学和生态心理学则产生了可提供性理论。这一理论并不是一种完全成熟的理论,只是一种概念性的理解。然而,这一概念的出现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与多种人工智能设备的结合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随着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为学习者的汉语学习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可提供性理论的视角,探索了社交网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基于社交网络的对外汉语教学无法提升学习者整体的汉语能力,但对于提升学习者的汉语词汇、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文章来源】:教学研究. 2019,42(02)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可提供性理论的内涵与发展
1.1 可提供性定义的界定
1.2 可提供性理论的发展
2 社交网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3 社交网络平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程序
3.5 数据收集与分析
3.6 结果分析
4 可提供性理论对社交网络平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用的审视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微信平台的对外汉语教学新探[J]. 刘爽.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6(10)
[2]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J]. 余可华. 海外华文教育. 2016(05)
[3]网络时代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高效模式探索——基于微博平台的汉语课外写作训练构想[J]. 郑庆君. 国际汉语学报. 2014(02)
[4]基于社会性网络的对外汉语教学IAST-A模型[J]. 徐品香. 中国电化教育. 2013(07)
[5]基于微博的汉语“微”学习研究[J]. 陆方喆,曾君.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1(04)
[6]基于网络聊天软件的对外汉语口语辅助性教学[J]. 袁伟,刘娜娜. 现代教育技术. 2010(04)
硕士论文
[1]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海外汉语文化教学方式探索[D]. 刘丽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6
[2]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对外汉语学习资源使用情况调查[D]. 魏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6
[3]微博促进对外汉语网络辅助教学双向交互的研究[D]. 李倩.湖南大学 2014
[4]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D]. 杨夏.四川师范大学 2014
[5]任务型教学法在社交平台上的实践[D]. 潘文斌.复旦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80858
【文章来源】:教学研究. 2019,42(02)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可提供性理论的内涵与发展
1.1 可提供性定义的界定
1.2 可提供性理论的发展
2 社交网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3 社交网络平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程序
3.5 数据收集与分析
3.6 结果分析
4 可提供性理论对社交网络平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用的审视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微信平台的对外汉语教学新探[J]. 刘爽.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6(10)
[2]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J]. 余可华. 海外华文教育. 2016(05)
[3]网络时代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高效模式探索——基于微博平台的汉语课外写作训练构想[J]. 郑庆君. 国际汉语学报. 2014(02)
[4]基于社会性网络的对外汉语教学IAST-A模型[J]. 徐品香. 中国电化教育. 2013(07)
[5]基于微博的汉语“微”学习研究[J]. 陆方喆,曾君.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1(04)
[6]基于网络聊天软件的对外汉语口语辅助性教学[J]. 袁伟,刘娜娜. 现代教育技术. 2010(04)
硕士论文
[1]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海外汉语文化教学方式探索[D]. 刘丽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6
[2]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对外汉语学习资源使用情况调查[D]. 魏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6
[3]微博促进对外汉语网络辅助教学双向交互的研究[D]. 李倩.湖南大学 2014
[4]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D]. 杨夏.四川师范大学 2014
[5]任务型教学法在社交平台上的实践[D]. 潘文斌.复旦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80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080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