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来华留学生述补式“把”字结构习得情况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13 19:24
  本文从述补式“把”字的内部结构出发,通过测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结合测试得出的语料,分析不同汉语水平留学生在习得述补式“把”字结构时产生的偏误以及顺序,总结出留学生述补式“把”字结构的习得情况,最后根据研究出的习得情况得出对教师教学和教学编写的启示。本文研究的述补式“把”字结构是:“把+V+RC(结果补语)”、“把+V+DC(趋向补语)”、“把+V+DC(程度补语)”、“把+V+MC(情态补语)”、“把+V+QC(数量补语)”、“把+V+DC(虚义补语)”以及“把+V+PPC(介词短语补语)”。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在习得述补式“把”字结构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在习得述补式“把”字结构这七类句式时,出现了单个偏误和综合偏误,其中,综合偏误出现的较多。其次,在单个偏误中,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出现较多的偏误是误代。在习得方面,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最先习得的是“把+V+RC(结果补语)”,最后习得的是“把+V+MC(情态补语)”。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在习得述补式“把”字结构时,也出现了单个偏误和综合偏误,但是综合偏误出现的较少。在出现的单个偏误中,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出现较多的...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来华留学生述补式“把”字结构习得情况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


图3-1初级水平留学生述补式“把”字结构的正确使用率

来华留学生述补式“把”字结构习得情况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


图3-2中级水平留学生述补式“把”字结构的正确使用率??根据上表显示,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在习得这七类述补式“把”字结构时,“把??+V+RC?(结果补语)”的正确使用率是85%,“把+V+DC?(趋向补语)”的正确使用率是??

来华留学生述补式“把”字结构习得情况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


图3-3高级水平留学生述补式“把”字结构的正确使用率??根据图表显示,高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在习得这七类述补式“把”字结构时,对??这七类句式都己经处于习得的状态,正确使用率都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疆高职预科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启示[J]. 韩雪姣.  品位经典. 2020(01)
[2]现代汉语“把”字句的结构及语用功能分析[J]. 李玲琦.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9)
[3]对越南汉语“把”字句偏误的研究[J]. 刘雍,王月.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4]语言类型学视角下外国留学生的“把”字句习得研究[J]. 吴建设,莫修云.  汉语学习. 2018(05)
[5]印尼留学生三种常用“把”字句偏误分析[J]. 陈淑梅,陈宇虹.  海外华文教育. 2018(04)
[6]“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把”字句偏误分析[J]. 王舒曼.  文学教育(下). 2018(07)
[7]“把”字句习得研究中的两个问题[J]. 刘颂浩.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8(02)
[8]关于汉语句式习得研究方法论的再探讨[J]. 张宝林.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8(02)
[9]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 马宁.  林区教学. 2018(05)
[10]“把”字句句式及对外汉语教学[J]. 冀佳.  现代交际. 2018(09)

硕士论文
[1]布隆迪学生汉语“把”字句动词后四种补语成分习得顺序研究[D]. 李畅.渤海大学 2019
[2]“把”字句的主观性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齐勇强.山西大学 2019
[3]语言信息结构视角下的“把”字句分析和教学设计[D]. 袁若含.青岛大学 2019
[4]基于“构式-语块”理论的厄瓜多尔初级汉语“把”字句教学研究[D]. 陈静.贵州大学 2019
[5]印尼学生“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与相关教材编排建议[D]. 柯亚芬.南昌大学 2019
[6]乌兹别克斯坦学生习得汉语的“把”字句偏误研究[D]. 别克(Sheratov Jurabek).山东师范大学 2018
[7]初级阶段苏丹留学生“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D]. 巴希尔.西北师范大学 2018
[8]泰国学生学习“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研究[D]. 陈秋梧.云南大学 2018
[9]“把”字句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建议[D]. 刘伯昱.湖南大学 2016
[10]“把”字句补语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 黑恋恋.南昌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80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080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c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