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材文化因素渗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16:17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材文化因素渗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季羡林先生说过:“离开了内容,离开了语言的内涵,根本就谈不上语言。不涉及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习等,语言是学不好的。这是学习语言的基本原理。凡是学习外国语言者,都必须把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结合起来。”鉴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特殊关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适时适量地渗透文化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帮助汉语学习者减轻文化冲击对心理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尽快接受汉语、适应中国生活,还能使其在不同文化的比较中更深层次的了解汉语、了解中国社会文化,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提升。口语课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展示中国人日常交往的一个窗口,同时也是学习者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一座桥梁,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因此本文将口语课中的文化因素渗透作为研究方向。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以口语课和文化因素二者结合为切入点的论述不在少数,但鲜有对口语课具体阶段进行明确定位的,而教师面对基础差异较大的学习者将授以不同阶段的语言和文化知识,故而本文将视角定位于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阶段的文化因素研究。区别于受语言基础限制不能摄入较多文化因素的初级口语阶段,以及语言水平达到较高程度需专题形式进行中国文化介绍的高级口语阶段。本文在借鉴前人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概念界定,并从文化因素的选取方面具体分析比较三套权威性、实用性较强的中级口语教材,总结出文化因素渗透于教材的方式,指出口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因素的不足之处,从教材和教材运用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并以真实课文为例演示文化因素渗透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 中级口语教材 文化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2
  • 0.1 选题缘由10
  • 0.2 研究内容与目的10-11
  • 0.3 研究范围与方法11-12
  • 1 文化因素渗透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概述12-18
  • 1.1 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文化因素概念界定12
  • 1.2 文化因素渗透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内涵分析12-13
  • 1.3 文化因素渗透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13-14
  • 1.4 文化因素渗透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已有研究成果14-15
  • 1.5 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15-18
  • 1.5.1 跨文化交际理论16
  • 1.5.2 对外汉语教学论16-17
  • 1.5.3 语言认知理论17-18
  • 2 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材文化因素渗透分析18-27
  • 2.1 中级口语教材中涉及的文化因素概况18-22
  • 2.1.1 《中级汉语口语》文化因素概况18-19
  • 2.1.2 《发展汉语》(中级口语I、II)文化因素概况19-20
  • 2.1.3 《汉语口语速成》(提高篇、中级篇)文化因素概况20-22
  • 2.2 文化因素渗透于中级口语教材的方式22-24
  • 2.2.1 文化因素渗透于对话22-23
  • 2.2.2 文化因素渗透于课文注释23
  • 2.2.3 文化因素渗透于课后练习23-24
  • 2.2.4 文化因素渗透于章节后的口语知识24
  • 2.3 中级口语阶段文化因素渗透中出现的不足之处24-27
  • 2.3.1 教材中渗透的文化因素过于陈旧24-25
  • 2.3.2 文化因素与语言教学的结合方式存在偏误25
  • 2.3.3 教师捕捉文化因素的敏感度不够25-26
  • 2.3.4 部分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有所欠缺26-27
  • 3 中级口语教材有效渗透文化因素的对策及运用27-32
  • 3.1 中级口语教材中文化因素渗透问题的完善对策27-29
  • 3.1.1 从教材方面提出的对策27
  • 3.1.2 从运用教材角度提出的对策27-29
  • 3.2 文化因素渗透的实例运用29-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5
  • 致谢35-3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36-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玲;;霍尔《无声的语言》评析[J];青年文学家;2013年10期

2 张瑞;;高低语境文化交际模式对比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3 朱Z瀂,

本文编号:360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60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1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