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说哪儿去了”的用法及其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0 20:39
  “说哪儿去了”是现代汉语口语中一种常用的习用语,其形式固定,以反问的句法形式,表达语义上的否定,语用上特定的信息功能和附带的交际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该习用语使用广泛且功能多样。这种特定形式表达不同语用义的习用语,常常成为母语为形式语言的留学生习得汉语中的难点。因此,笔者选取这一语言点进行本体用法及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以期在本体研究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以指导和运用于教学实践。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绪论部分交待了写作缘由、选题价值及研究现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阐明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并对语料的来源进行了说明。第一章是对“说哪儿去了”的本体研究。以构式理论为指导,从习用语角度对本体进行研究。通过对语料进行整理和分类,总结“说哪儿去了”的分布特点:有前置式和中置式两种主要分布形式;并揭示其具体意义及在会话中的语用功能。在分析其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时借鉴了构式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在句法功能方面,“说哪儿去了”既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在句中作谓语。在分析其语义结构时,先对其主要构成成分的各项进行了逐一研究,再整体分析其组合的语义含义。在语用方面,按照搜集到的语料分...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写作缘由
    二、选题的意义
    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国内的研究现状
        2.国外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4.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五、理论基础
第一章 “说哪儿去了”的本体研究
    第一节 “说哪儿去了”分布特点
    第二节 “说哪儿去了”句法功能分析
    第三节 “说哪儿去了”的语义结构分析
    第四节 “说哪儿去了”语用功能分析
    小结
第二章 “说哪儿去了”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设计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调查反馈
    小结
第三章 “说哪儿去了”教学法研究
    第一节 听说法及教学案例
    第二节 视听法及教学案例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哪里”类反问句否定意义的形成与识解机制[J]. 刘彬,袁毓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2]对外汉语教材中言外之意现象的考察[J]. 周之畅.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3(09)
[3]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运用[J]. 马悦馨.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7)
[4]“A不到哪里去”的构式解析、话语功能及其成因[J]. 吴为善,夏芳芳.  中国语文. 2011(04)
[5]构式语法理论综述[J]. 毛继光,梁晋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2)
[6]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我/你V”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J]. 曹秀玲.  汉语学习. 2010(05)
[7]“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J]. 苏丹洁,陆俭明.  世界汉语教学. 2010(04)
[8]关于构式的范围和类型[J]. 陈满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6)
[9]“说、想、看”的主观化及其诱因[J]. 姚占龙.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05)
[10]论构式语法理论的进步与局限[J]. 邓云华,石毓智.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05)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疑问范畴和否定范畴的相通性及构式整合[D]. 张晓涛.吉林大学 2009
[2]现代汉语动词“来、去”的语义研究[D]. 陈贤.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汉语口语习用语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D]. 张璐.兰州大学 2019
[2]疑问代词“哪里”的分类及其非疑问用法[D]. 陈红.渤海大学 2013
[3]对外汉语教学中“谦虚”功能项目教学研究[D]. 李婷婷.华中师范大学 2011
[4]名词句的形成、发展及因由研究[D]. 唐丽.广西大学 2007
[5]对外汉语教学中言外之意现象的考察[D]. 周之畅.北京语言大学 2007
[6]留学生汉语口语习用语块习得研究[D]. 丁洁.暨南大学 2006
[7]“哪儿”的非疑问用法[D]. 来德强.河南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646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646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9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