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圜道思维与对外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17-05-15 15:04

  本文关键词:圜道思维与对外汉语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思维方式是人类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与人们的语言、生活、文化等都密切相关。文化是语言创造、发展与变化的基础之一,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民族思维方式作为一种隐性文化基因早已经深入到语言之中。《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深邃的典籍,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从易经八卦中衍生出的圜道思维可以看作是汉民族思维方式的源头之一。圜道思维强调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遵循着周而复始的循环体系进行。汉语中,词语、语篇以及跨文化交际中无不受圜道思维的影响。这也正是汉语能够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内在程式之一。本文从中华民族思维方式中的圜道思维入手,通过对汉语特殊词汇进行分析;汉英篇章对比及跨文化交际中的实例分析,展现汉语词汇、篇章、语用中蕴含的圜道思维方式。探讨具有汉民族特色的对外汉语词汇、语篇及语用教学法。本文共分五部分来阐述这一问题。 第一部分,综述。对国内外学者曾对这一课题所做的研究和探索进行总结和概括,分析本文的理论、实践意义,为之后的分析论述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部分,主要从宏观上对思维方式和圜道思维做界定与阐述。探讨圜道思维与整体思维、两极思维的异同,旨在突出圜道思维方式的特点,对其进行清晰明了的界定。 第三部分,阐述汉语特殊词汇包括循环语义的聚合词;以“前-后”为例的方位词;以及本身蕴含着圜道语义的特殊词汇中蕴含的圜道思维方式。分析圜道思维对其语义理论依据的影响,并将圜道思维运用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之中。 第四部分,通过对汉英篇章中谋篇布局、主题的体现形式、句段衔接方式等进行对比,展现不同思维方式下,汉英语篇的不同特点。通过对其不同点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如何将圜道思维方式适时、适宜的引入到对外汉语语篇教学之中。 第五部分,探讨圜道思维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通过汉英不同礼貌原则、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和实例分析,探讨圜道思维对汉民族交际方式与用语的影响。旨在探讨圜道思维对对外汉语语用教学及汉外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将圜道思维方式和现代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跳出以词和语言环境关系为核心的印欧语的教学研究模式,探寻一条对外汉语词汇、语篇、跨文化交际教学及教材编写的新思路。
【关键词】:圜道思维 对外汉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Contents10-13
  • 第一章 绪论13-26
  • 第一节 研究意义13-16
  •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14-15
  • 二、选题的实践意义15-16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范围16-17
  • 第三节 当前研究情况17-22
  • 一、国外研究现状17-18
  • 二、国内研究现状18-22
  • 第四节 研究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22-26
  • 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22-23
  • 二、语料来源23-26
  • 第二章 民族思维方式与圜道思维26-36
  • 第一节 圜道思维的界定与特征26-29
  • 一、圜道思维的起源26-28
  • 二、圜道思维的特征28-29
  • 第二节 圜道思维与其它思维方式的异同29-34
  • 一、圜道思维与整体思维29-32
  • 二、圜道思维与两极思维32-34
  • 第三节 圜道思维在汉语中的体现34-36
  • 第三章 圜道思维与汉语特殊词汇教学36-70
  • 第一节 圜道思维与循环语义关系下的聚合词教学36-48
  • 一、聚合词的含义及结构特点36-37
  • 二、循环义场与循环语义关系37-40
  • 三、循环语义关系下聚合词的语序分析40-42
  • 四、循环聚合词的语义与汉民族思想文化42-44
  • 五、圜道思维与循环聚合词教学44-48
  • 第二节 圜道思维与汉语方位词教学——以“前-后”为例48-63
  • 一、方位词的含义及“前-后”语义关系考察48-52
  • 二、时间系统中“前-后”的语义表达及产生机制52-60
  • 三、圜道思维与方位词教学——以“前-后”为例60-63
  • 第三节 圜道思维与汉语成语、俗语及中医术语教学63-70
  • 一、圜道思维与成语、俗语教学63-65
  • 二、圜道思维与中医用语教学65-70
  • 第四章 汉英语篇对比及圜道思维指导下的汉语写作教学探究70-94
  • 第一节 汉英篇章结构对比71-83
  • 一、汉语螺旋式篇章结构71-78
  • 二、英语直线型篇章结构78-83
  • 第二节 民族思维方式对汉英篇章结构的影响83-87
  • 一、圜道思维对汉语谋篇布局的影响83-84
  • 二、分析思维对英语语篇布局的影响84-85
  • 三、圜道思维影响下汉语篇章主题表现和衔接方式85-86
  • 四、分析思维影响下英语篇章主题表现和衔接方式86-87
  • 第三节 圜道思维与汉语语篇教学87-94
  • 一、圜道思维与汉语阅读教学87-90
  • 二、圜道思维与汉语写作教学90-94
  • 第五章 圜道思维与跨文化交际94-102
  • 第一节 汉英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对比94-98
  • 一、汉英礼貌原则与交际用语差异95-97
  • 二、思维方式与汉英交际用语差异97-98
  • 第二节 圜道思维与跨文化交际策略98-102
  • 一、跨文化交际案例98-99
  • 二、圜道思维与跨文化交际策略99-102
  • 结论102-104
  • 参考文献104-107
  • 致谢107-10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2 游顺钊;徐林;;口语中时间概念的视觉表达——对英语和汉语的考察[J];国外语言学;1988年02期

3 Ken Keobke;张煤;;中国传统文化的负效应——中文作文法对英文作文法的影响[J];国外外语教学;1995年03期

4 凯丽比努;;萨丕尔-沃尔夫语言相对论思想及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朱志美;;从语言决定论到思维强势说——从中英语言对比看思维和语言的关系[J];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金昌吉;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及其语义分析[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7 刘红梅;;汉语聚合词语序成因探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卢植;;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J];外语学刊;2006年03期

9 邹莹;尹铁超;;可表达的思维维度形式研究[J];外语学刊;2008年04期

10 林丽玲;;从“语言相对论”看中西方文化语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圜道思维与对外汉语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68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7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