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委婉语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关键词:汉英委婉语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反映到语言上来都是各不相同的。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委婉语因为具有避免尴尬,化解矛盾,调节气氛等功能,成为人们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交际策略,并在交际过程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它不仅在社会交际中起到重要作用,还能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内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得体合理地运用汉语,委婉语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综述,说明目前委婉语的本体以及应用研究现状,并对研究对象委婉语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首先说明汉英委婉语的相同点,从避讳,求雅,礼貌三个方面说明。其次分析了汉英委婉语的不同点,从称呼,掩饰,种族歧视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词汇对比分析,具体说明汉英委婉语的不同。第四部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研究具体的跨文化实例,来说明委婉语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通过调查分析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中委婉语使用情况,来了解留学生对委婉语的掌握。第五部分是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关于委婉语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委婉语更是反应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本文对英汉委婉语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帮助我们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理解,有利于实现和谐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以乃对对外汉语教学有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委婉语 汉英对比 对外汉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教学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4
- 一、选题的意义8
- 二、研究综述8-11
- (一) 委婉语的本体研究现状8-10
- (二) 委婉语的应用研究现状10-11
- 三、研究对象11-12
- (一) 委婉语的界定11-12
- (二) 委婉语与禁忌语12
- 四、研究方法12-14
- 第一章 汉英委婉语形成原因的异同14-20
- 一、汉英委婉语形成原因的相同点14-16
- (一) 避讳忌讳14-15
- (二) 礼貌功能15
- (三) 社会交际心理15-16
- 二、汉英委婉语形成原因的不同点16-17
- (一) 制度的不同16
- (二) 宗教的不同16-17
- (三) 作用的不同17
- (四) 社会问题的不同17
- 三.总结17-20
- 第二章 汉英委婉语个案对比分析20-24
- 一、基于禁忌方面的对比——“死亡”20-21
- 二、基于社会文化的对比——“老”21-22
- 三、与隐私有关——“胖”22-24
- 第三章 委婉语案例分析研究24-28
- 一、跨文化中的交际障碍24-25
- (一) 词语的理解不当导致交际障碍24
- (二) 委婉语的掌握情况不够容易导致文化休克24-25
- 二、HSK汉语动态作文语料库分析25-28
- 第四章 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28-32
- 一、文化背景教学28-29
- 二、汉语基础知识教学29-31
- (一) 词汇教学29-30
- (二) 语法教学30-31
- 三、创造语境的教学31-32
- 结语32-34
- 参考文献34-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磊;俄汉委婉语的异同[J];俄语学习;2000年04期
2 李冬梅;对委婉语的若干语用学分析[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3 彭娜;委婉语探微[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李克勇;法汉委婉语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张宇平;现代委婉语特点探析[J];山东电大学报;2000年02期
6 蔡颖华;委婉语的表达效果及发展趋势[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张继英;委婉语刍议[J];天中学刊;2000年06期
8 杨文秀;从英汉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文化[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朱适,郑玉琪;委婉语的功能及其语言文化因素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10 陆慧;委婉语发展趋势探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芬;;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玉娟;;委婉语特点及其社会功能浅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吴艳;;环保委婉语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郝煦;;英语的委婉语[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赵晨光;;英美社会语言交际中的委婉语[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孙飞凤;;试论英语文体委婉语的运用与发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陈玉泉;;日语中委婉语的语用方式概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9 李燕芳;;从关联理论看外交委婉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朱玉富;张晓云;;论Эвфемизм的功能[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媒体人 何保胜;我们正在失去“语言遮羞布”?[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永奋;汉意委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邵军航;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高少萍;话语伦理学观照下的委婉语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艳;英日委婉语对比[D];河南大学;2009年
2 郭婷婷;跨文化交际中委婉语的解读[D];厦门大学;2009年
3 赵丽;英汉职业委婉语的特点及文化蕴涵[D];西北大学;2010年
4 石霖;俄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英;韩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鹏;古汉语委婉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吴长旗;从“合作”及“礼貌”原则看外交委婉语[D];重庆大学;2004年
8 李昆;论俄汉语言中的委婉语[D];山东大学;2005年
9 朴金凤;俄语委婉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翟录;中韩委婉语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汉英委婉语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9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69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