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浅析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浅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外汉语的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又是一个核心问题,而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差异是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原因之一。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差异的思想根源,有利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语言、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本文探讨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部分社会历史原因和差别,并分析了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及对策。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
【关键词】: 对外汉语 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价值观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萨丕尔指出:“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一个民族的语言本来就是其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而语言又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可见文化对于语言的制约性是显而易见的。解决好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有利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汉语。跨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池升荣;;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东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理解的关键[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商盼盼;;瑞典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对员工激励的影响[J];才智;2008年19期
2 陈友放;;论大学毕业生就业后的角色转换[J];江苏高教;2010年06期
3 谷继建;;中国案例:社会环形经济的治理模式[J];生产力研究;2009年21期
4 李景琦;;从洪水神话看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张玮玮;;浅析“害羞”在中西文化中的表现及原因[J];现代交际;2009年08期
6 宋凡金;;集体主义社会和个体主义社会正式制度分道扬镳史探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阎守娟;个体/集体主义文化倾向对团队学习的影响探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军;个人\集体主义与组织信任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李冰;政治秩序的学理分析及现实构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2 邹明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3 林珍华;;对外汉语教学中数字成语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8期
4 王强;刘丽丽;;试论文化传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马遂莲;;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与实践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6 彭永华;姚勇;;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学生词典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孙德金;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纪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1期
8 陈光磊;21世纪的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1期
9 郭振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4期
10 张燕;朗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开荣;;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意识差异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赵阳;;中西方面子的对比与文化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李安嫦;李禹;王静;;回顾与展望:跨文化交际在中国的发展——三本外语教学学术期刊的综述[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刘艳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韩梅;;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关系[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徐姗姗;;从视觉文化看翻译-跨文化交际新途径初探[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王晴;;跨文化交际方式与外语教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冉思诗;;从旅游翻译看海西经济区建设中的福建旅游业发展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颖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菲;向对外汉语老师致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郑庆君;对外汉语专业的母语之忧[N];光明日报;2011年
3 宫丽;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影响[N];文艺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陈道龙 郑全庆;是热门专业,还是虚火夹生饭[N];新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赵晖;让汉语文化走向世界[N];无锡日报;2009年
6 沈玲华 侨大学华文系博士;应加强对东南亚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徐维彬;我国全面加强汉语国际推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记者 瞿凌云 通讯员 刘中兴;全球上演汉语热[N];长江日报;2005年
9 记者 陈茹冰;对外汉语教师需求与培训两热[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10 孙伟川 陈阳;培训热潮风生水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文龙;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块构建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3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王松;跨文化语境下交际顾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曾莉;非规约间接否定: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朱捷;试论语言模糊的语用功能[D];复旦大学;2010年
10 王显志;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姣;语境理论与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D];云南大学;2010年
2 田志华;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与HSK(高等)难点[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晓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浅议[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马宁;对外汉语课堂话轮转换中的语用标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翁慧芬;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罗勤;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理解口译[D];四川大学;2004年
7 温福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蒋易;中美非言语交际的比较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臣;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与翻译”[D];中山大学;2010年
10 柴玉炜;跨文化交际中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浅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8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49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