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汉英动词翻译不对等现象及偏误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汉英动词翻译不对等现象及偏误研究
【摘要】: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自己母语的影响而产生迁移作用,这种作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借助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汉英翻译,来帮助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这样的汉英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为留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一座桥梁,能够让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快速掌握汉语生词的用法。但是,由于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不是一一对等的关系,所以受汉英翻译不对等现象的影响,同时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容易导致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对于汉语词汇,尤其是近义词使用的偏误。本文以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以母语为非英语的留学生作为辅助研究对象,通过两组调查对象的对比以及课堂小测验的方法,进行关于“汉英翻译不对等的动作行为动词”、“汉英翻译不对等的心理动词”、“汉英翻译不对等的能愿动词”的调查与研究,找出汉英翻译不对等导致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的偏误,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这种翻译不对等现象导致的偏误,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学提出教学对策。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内容:(1)绪论部分交代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以及本文做法;(2)第二部分对汉英翻译不对等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把汉英翻译不对等的现象界定为:“在汉英翻译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汉语词汇对应着一个英语词汇,而这两个汉语词汇,可能是近义词,还有可能是表达相近意义的单双音节的词,但其实这两个汉语词汇是有区别的”。本文重点研究汉英动词翻译不对等导致的偏误,因此本文挑选了十五组动词进行详细分析。这十五组动词是留学生偏误率较高的词,其原因之一就是汉英翻译不对等造成的,这十五组动词是:“参观、拜访”,“到达、达到”,“干扰、打扰”,“记载、记录”,“帮忙、帮助”,“具有、具备”,“节约,节省”,“向往、渴望”,“计划、打算”,“勉励、鼓励”,“夸、夸奖”,“使、使得”,“缺乏、缺少”,“认识、知道”,“能、会”。同时,本文适当结合了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的调查问卷,也包括了母语为非英语的留学生的调查问卷,作为对照组,以全面而准确地得出留学生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而为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建议;(3)第三部分对汉英动词翻译不对等导致的偏误进行详细分析。本文按动词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包括动作行为动词、能愿动词、心理动词,然后分别按这三类动词对汉英动词翻译不对等导致的偏误进行了详细分析;(4)第四部分详细介绍了对外汉语汉英动词翻译不对等的教学建议,主要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角度提出建议;(5)第五部分结语。主要包括本文主要观点,本文创新之处,本文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汉英翻译 不对等 动词 偏误分析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16
- 1.1 选题缘由12-13
- 1.2 研究现状13-14
- 1.3 本文的做法14-16
- 1.3.1 语料的选择14-15
- 1.3.2 动词范围的确定15
- 1.3.3 研究的内容15-16
- 第二章 汉英翻译不对等现象分析16-32
- 2.1 汉英翻译不对等的界定17-18
- 2.1.1 前人的界定17-18
- 2.1.2 本文的界定18
- 2.2 汉英动词翻译不对等分析18-30
- 2.2.1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动作行为动词不对等的分析19-29
- 2.2.2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心理动词不对等的分析29
- 2.2.3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能愿动词不对等的分析29-30
- 2.3 小结30-32
- 第三章 汉英动词翻译不对等导致的偏误分析32-47
- 3.1 动作行为动词汉英翻译不对等现象导致的偏误32-40
- 3.1.1 易混淆动作行为动词类型32-35
- 3.1.2 偏误类型35-37
- 3.1.3 偏误语料分析37-40
- 3.2 心理动词汉英翻译不对等现象导致的偏误40-42
- 3.2.1 偏误类型40-41
- 3.2.2 偏误语料分析41-42
- 3.3 能愿动词汉英翻译不对等现象导致的偏误42-43
- 3.3.1 偏误类型42
- 3.3.2 偏误语料分析42-43
- 3.4 动词汉英翻译不对等现象导致偏误的原因43-47
- 3.4.1 母语的负迁移43-45
- 3.4.2 缺乏语篇整体观45-47
- 第四章 汉英动词翻译不对等现象的教学建议47-55
- 4.1 教材方面的建议47-50
- 4.1.1 对外汉语教材分析47-48
- 4.1.2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建议48-50
- 4.2 教师方面的建议50-53
- 4.2.1 加强近义动词的本体研究50-51
- 4.2.2 加强近义动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技能51-53
- 4.3 学生方面的建议53-55
- 4.3.1 注重实践53
- 4.3.2 减少母语的负迁移53-55
- 第五章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录60-64
- 致谢6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韩明;;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编写刍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杨紫娟;;对外汉语教学的禁忌文化教学初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3 金丹;;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编写中医汉语读写教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冯凌宇;;复现教学在国际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J];民族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5 成文;;“只有……才……”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及教学建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S1期
6 罗宇;;“一连”和“连连”的异同及认知解释[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4期
7 高媛媛;;对外汉语教材词汇词性标注问题研究[J];语文学刊;2013年12期
8 李佳;;留学生“做”义类泛义动词习得及教学——以英语母语学习者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年02期
9 谢yN坤;曾立英;;类词缀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运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沫;基于需求分析的任务型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晓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表已然义“是……的”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所思;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中的语块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海霞;欧美留学生汉语持续体标记“着”的运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戴金花;面向对外汉语的疑问代词“什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翔;AABB式和ABAB式形容词重叠形式与对外汉语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戴霞;“V/A+极/死/透/坏+了”的搭配关系考察及教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郭静;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宋英;中介语程度副词“很”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中山大学;2010年
9 张继伟;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童丽娜;留学生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习得顺序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59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55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