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把”字句补语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02:06

  本文关键词:“把”字句补语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把”字句补语 偏误情况 教学建议


【摘要】:本文在前人对“把”字句补语本体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把”字句的内部结构入手,考察留学生在“把”字句补语的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情况。首先,本文根据前人对“把”字句补语结构类型的归纳,结合《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以及南昌大学留学生使用的综合课汉语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中“把”字句补语的分布情况,界定本文讨论的“把”字句补语类型为五大类:结果补语、数量补语、趋向补语、情状补语、介词短语补语。以这五类补语类型为纲,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出现的因“把”字句补语问题而造成的偏误句。其次根据偏误情况分析,留学生习得“把”字句补语的偏误类型主要有补语的缺失、补语的漏用和误用。而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留学生母语的影响、“把”字句补语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教材的编排和教学方法等。根据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本文从教材编排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把”字句补语。
【关键词】:“把”字句补语 偏误情况 教学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4
  • 1.1 选题背景7-8
  • 1.2“把”字句补语的研究综述8-11
  • 1.2.1“把”字句补语本体研究状况8-9
  • 1.2.2 对外汉语中“把”字句补语的研究现状9-11
  • 1.3 研究对象11-12
  • 1.4 研究意义12
  • 1.4.1 理论意义12
  • 1.4.2 实际意义12
  • 1.5 研究方法12
  • 1.6 创新之处12-13
  • 1.6.1 研究对象12-13
  • 1.6.2 研究角度13
  • 1.7 语料来源13-14
  • 第二章“把”字句补语概述14-18
  • 2.1“把”字句补语的界定14
  • 2.2“把”字句补语的类型及其概述14-18
  • 第三章“把”字句补语偏误情况18-37
  • 3.1 语料库中“把”字句补语偏误情况统计18-19
  • 3.2 常见偏误类型19-22
  • 3.2.1 补语的缺失19
  • 3.2.2 补语的漏用或误用19-22
  • 3.3 偏误产生的原因22-37
  • 3.3.1 留学生母语的影响23
  • 3.3.2“把”字句补语本身的复杂性23-25
  • 3.3.3 教材对“把”字句补语的编排25-36
  • 3.3.4 教师对“把”字句补语的讲解36-37
  • 第四章 教学建议37-43
  • 4.1 教学方法的建议37-39
  • 4.1.1 注重语义教学37-38
  • 4.1.2 加强语境教学38-39
  • 4.2 教材编排的建议39-43
  • 4.2.1 教学内容上40-42
  • 4.2.2 练习设置上42-43
  • 第五章 结语43-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艳明;浅谈“把”字句的汉语教学[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王廷杰;也谈“把”字句教学[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王红旗;“把”字句的意义究竟是什么[J];语文研究;2003年02期

4 范颖;“把”字句与处置式——《围城》中的“把”字句个案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年04期

5 刘颂浩;论“把”字句运用中的回避现象及“把”字句的难点[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2期

6 戚晓杰;“把”字句受体前“个”字的功用[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1期

7 马立春;王莹莹;;“将”字句和“把”字句消长考因[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程仪;再谈“把”字句状语的位置[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9 薛凤生;试论“把”字句的语义特性[J];语文建设;1987年05期

10 李人鉴;;试论“使”字句和“把”字句[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f^;;“把”字句的一种特殊隐含意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宏帆;;“把”字句的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伟真;;论非“把”字句转换为“把”字句的限制条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4 黑维强;;陕北绥德方言的“把”字句[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5 高立群;;“把”字句位移图式心理现实性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王蕾;;“把”字句的英语表达形式新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泉;;现代汉语“把”字句足句成分初探——WO的分类体系[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赵志清;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3 朱虹(JOO. HONG);韩国本土汉语学习者学习“把”字句偏误分析及实验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金道荣;论阿尔泰语法背景下的汉语“把”字句偏误的生成机制与教学对策[D];北京大学;2010年

5 翁姗姗;现代汉语非典型“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6 高亚亨;汉语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金贞儿;致使义兼语句与“把”字句的构式转换及其理据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蕾;“把”字句及其英语表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田靓;汉语作为外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10 郑杰;处置范畴汉日语序对应关系之类型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静;“把”字句的认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彭学修;“把”字句修辞功能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赵念俊;《水浒传》中的“把”字句考察[D];吉林大学;2008年

4 吴玉红;上世纪20年代以来的“把”字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王欢;普通话儿童“把”字句习得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k澊窈;o"姙“把”字句kwfB演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旭;莫言小说《蛙》韩译本中“把”字句的翻译情况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玛依拉·玉素甫;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把”字句学习偏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9 释如玉(Thich Nhu Ngoc);“把”字句及其越译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马培利;韩国学生“把”字句习得考察及其教学对策[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80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680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9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