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形义归类的对外汉语集中识字法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03:34
本文关键词:基于音形义归类的对外汉语集中识字法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进步,带动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不断有外国人表示对我国的文化感兴趣,并开始学习汉语。2004年,韩国在其国家建立了全世界第一所孔子学院。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全球有117个国家建立了435所孔子学院和644个孔子课堂,“汉语热”现象迅速蔓延,并在全球持续升温。然而汉字作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构造特征,相对于其他拼音文字来说,汉字的结构复杂,笔画繁多,难辨认、难书写、更难记忆。“汉字难认,汉语难学”使得外国留学生对于汉字学习存在畏难状况,作为对外汉语教学重要部分的汉字教学处于尴尬的困境。除此之外,还存在对外汉字教材的不完善,对外汉字教学理念的落后,忽视留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照搬国内学生汉字教学经验等等对外汉字教学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外汉字教学的有效性,致使很多外国留学生产生了放弃学习汉语汉字的想法。 学习汉语,要获得汉语读写能力,要学习汉语的精髓,必须学习汉字,必须尽可能多的掌握汉字。本文从汉字本身的特点和对外汉字教学相关理论着手,并结合我国传统的童蒙汉字教学成功经验,对留学生的汉字教学作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了一种尝试性的对外汉字教学方法,即基于音形义归类的集中识字法。将传统识字方法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丰富和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充分重视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增加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减少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时的困难,提高他们学习汉语汉字的积极性。基于音形义归类的集中识字法,通过归类,使外国留学生从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对汉字进行集中对比的学习,这样他们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汉字,而且通过对汉字音形义等方面的比较学习,解决外国留学生对汉字复杂结构和笔画的辨认困难,非常有利于推动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集中识字法 音形义归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现状10-15
- 1.1.1 留学生对汉字学习存在畏难和厌学心理11-12
- 1.1.2 对外汉字教材需要进一步完善12
- 1.1.3 对外汉字教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改进12-13
- 1.1.4 忽视留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13
- 1.1.5 对外汉字教学难点13-15
- 1.2 研究意义15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15-16
- 1.4 文献综述与回顾16-20
- 1.4.1 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综述16-17
- 1.4.2 忽视留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17-18
- 1.4.3 留学生汉字偏误研究综述18-20
- 第2章 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理论研究20-25
- 2.1 几种识字法介绍20-22
- 2.1.1 集中识字法20-21
- 2.1.2 分散识字法21-22
- 2.1.3 字族文识字法22
- 2.2 集中识字法的优势22-23
- 2.3 集中识字法的理论依据23-25
- 2.3.1 语根字族理论23-24
- 2.3.2 第二语言习得依据24-25
- 第3章 基于形音义归类的集中识字法教学研究25-38
- 3.1 汉字的特点25-27
- 3.1.1 汉字具有形音义统一的特点25-26
- 3.1.2 基于形音义统一的集中识字法教学原则26-27
- 3.2 按音归类的集中识字法教学研究27-30
- 3.2.1 汉字的音27-28
- 3.2.2 字音教学现状28-29
- 3.2.3 按音归类的集中识字法教学研究29-30
- 3.3 按形归类的集中识字法教学研究30-36
- 3.3.1 汉字的字形结构与构字规律30-31
- 3.3.2 字形教学现状31-32
- 3.3.3 按形归类的集中识字法教学研究32-34
- 3.3.4 形近字辨析34-35
- 3.3.5 形声字辨析---音形结合35-36
- 3.4 按义归类的集中识字法教学研究36-38
- 3.4.1 汉字的义36
- 3.4.2 按义归类的集中识字法研究36-38
- 第4章 对外汉字中出现的偏误集中研究38-42
- 4.1 因音致误38
- 4.2 因形致误38-41
- 4.2.1 笔画偏误39-40
- 4.2.2 部件偏误40-41
- 4.3 因义致误41-42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42-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永华;关于汉字教学的一种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费锦昌;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难点及其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李金兰;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J];甘肃高师学报;2002年06期
4 连登岗;;论汉字形音义性质的不同及认知方法的差异——兼论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文字研究;2007年02期
5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6 陈曦;关于汉字教学法研究的思考与探索——兼论利用汉字“字族理论”进行汉字教学[J];汉语学习;2001年03期
7 黄贞姬;《HSK汉字等级大纲》中的汉字与韩国教育用汉字的字形比较[J];汉语学习;1998年01期
8 胡双宝;声旁有义和形声字教学[J];汉字文化;2003年04期
9 张学涛;基本字带字教学法应用于外国人汉字学习[J];汉字文化;1997年04期
10 李大遂;简论偏旁和偏旁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801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01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