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对、双、副”的语义特征分析
本文关键词:量词“对、双、副”的语义特征分析
【摘要】:在言语表达中,汉语的量词,可以准确地表现和区分事物的各种细微特征。然而量词也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其中尤以近义量词"对、双、副"为代表。本文对其从字义溯源、搭配描写、语义分析、认知原理等诸方面作了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力求对其有一个全面、充分、明晰的认识,能够对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量词 “对、双、副” 特征 描写 分析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量词“对、双、副”的语义溯源量词在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中又叫做单位词,认为“绝大多数的量词都起源于名词或动词,它们的语法意义就是由它们的本来意义引申的。”由此可见,量词本身的特征也必然是要和与其搭配的实词所指代的事物的特征相吻合的。那么对这三个词作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俊勋;从高诱注看东汉北方代词系统的调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樊俊利;;试论郑珍《说文逸字》的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洪树华;;宋前文言小说中的冥婚及其文化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王媛媛;;中古汉语中的介词“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褚福侠;;元曲“量词+儿”用法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曾良;;明清小说词语俗写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钱文霞;;裕固族爱情故事《神箭手射雁》的“善-恶”叙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周丽颖;;文学作品中名词临时借用为量词的现象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方云云;;近代汉语“脖子语义场”主导词的历时演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杜凤梅;古齐鲁语声母系统构拟[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佩环;景观概念设计中审美重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国权;清代金文研究}湂諿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海瑛;《万历野获编》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晶晶;《孟子》的介词“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贾宁宁;红山文化与商族起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颖;《常语寻源》及其所辑释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雪;《世说新语》主谓句系统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菲;;从搭配角度看量词“对、双、副”的语义特征[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805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05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