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心理动词词义范畴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17-09-09 18:50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心理动词词义范畴教学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 心理动词 词义结构 词义范畴 教学方法


【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位外国学习者对汉语的词汇的掌握程度和数量会直接影响着他与中国人的日常交流效果。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最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对词汇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心理动词是表示人认知、思维、情感、感觉、判断、意愿等方面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意义的动词。心理动词之间的细微的差别会使外国学习者无法在使用中正确选择。如果外国学习者对心理动词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在日常交际中就会出现一些错误,甚至会导致在日常交际中无法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那么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去记住这些心理动词,同时在运用时又能信手拈来。本文将以表示状态的心理动词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对心理动词的词义结构的分析来设计心理动词的词义范畴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准确地理解这些心理动词,同时能够准确无误地使用这些心理动词。 本文通过收集、归纳《发展汉语》初、中、高级综合课教材中的心理动词,,采用“实体-属性”模式来分析心理动词的词义结构,最后根据词义结构分析方法试提出心理动词的词义范畴教学方法。希望此方法有利于心理动词的教与学。 首先,本文阐述了心理动词的研究的目的、方法及研究现状。 其次,本文运用心理动词的三个语义特征[+大脑][+述人][+心理状态]对《发展汉语》中所收录的心理动词进行考察,筛选出42个表示状态的心理动词。并运用词义结构的“实体-属性”模式对表示状态的心理动词的词义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情绪类心理动词和情感类心理动词的教学要点。 再次,根据教学要点设计出表示状态的心理动词的基本教学方法。 最后,选取《发展汉语》中的一段课文作为心理动词词义范畴教学方法的案例,从而进一步阐述这种教学方法如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 本文的研究特点是通过词义结构分析法基本设计了表示状态的心理动词的词义范畴教学方法。有利于外国学习者更加准确地了解、掌握心理动词,提高在交际过程中心理动词的表达的精确性与生动性。
【关键词】:对外汉语 心理动词 词义结构 词义范畴 教学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2
  • 第一节 选题的原因和意义8
  • 第二节 心理动词的研究现状8-11
  • 第三节 研究对象及选定方法11
  • 一、 心理动词的选词方法11
  • 二、 语料来源11
  • 三、 语料选取方法11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11-12
  • 第二章 心理动词的界定12-16
  • 第一节 心理动词的本体研究12-14
  • 第二节 《发展汉语》中表示状态的心理动词14
  • 第三节 《发展汉语》中表示状态的心理动词的分类14-16
  • 第三章 词义结构分析与研究16-20
  • 第一节 词义结构16-19
  • 一、 词义16
  • 二、 词义结构16-17
  • 三、 词义范畴17-19
  • 第二节 词义结构的分析方法19-20
  • 第四章 情绪类心理动词词义结构分析与教学要点设计20-30
  • 第一节 词义结构分析方法在情绪类心理动词中的应用20-26
  • 一、 喜类20-22
  • 二、 怒类22-23
  • 三、 哀类23-25
  • 四、 惧类25-26
  • 第二节 情绪类心理动词教学要点设计26-30
  • 一、 情绪类心理动词的评价依据27
  • 二、 情绪类心理动词之间的差异27-30
  • 第五章 情感类心理动词词义结构分析与教学要点设计30-45
  • 第一节 词义结构分析方法在情感类心理动词中的应用30-40
  • 一、 怀念类30-32
  • 二、 喜爱类32-34
  • 三、 怨恨类34-36
  • 四、 珍惜类36-37
  • 五、 担心类37-38
  • 六、 关切类38-39
  • 七、 欣赏类39-40
  • 第二节 情感类心理动词教学要点设计40-45
  • 一、 情感类心理动词的评价依据41
  • 二、 情感类心理动词之间的差异41-45
  • 第六章 心理动词教学方法基本设计45-53
  •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45-48
  • 第二节 义项辨析法48-50
  • 第三节 对比释义法50-53
  • 第七章 心理动词教学方法教学案例53-57
  • 第八章 结语57-60
  • 参考文献60-61
  • 后记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虹倩;刘斐;;现代汉语心理形容词带宾语结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丰竞;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语义分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杨华;试论心理状态动词及其宾语的类型[J];汉语学习;1994年03期

4 王红斌;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范围和类别[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5 范利;梅晶;;汉语心理动词研究综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徐睿,王文斌;心理动词也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张京鱼;汉语心理动词及其句式[J];唐都学刊;2001年01期

8 董秀梅;;谈汉语的心理动词[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9 陈建生;词汇范畴理论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6期

10 周有斌;邵敬敏;;汉语心理动词及其句型[J];语文研究;1993年03期



本文编号:822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22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8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