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国俗语义教学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14:11
本文关键词: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国俗语义教学调查研究
【摘要】:一个民族的语言反映着该民族的文化特征,承载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担负着文化传播的使命,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外国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门学科的性质特点就决定了在进行汉语言本体教学的同时,必须在语言教学范围内连带进行与之相关的文化因素教学。 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文化负载量最大的部分,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而对于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国俗词语及其国俗语义的教学则应该在应用有关文化理论的前提下,成为词汇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中高级阶段更应该注重加强国俗语义教学。而根据对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对汉语国俗词语的习得情况、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收录国俗词语的情况、国俗语义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的调查分析可知,当前对外汉语国俗语义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作为教学效果终端反馈,外国留学生对汉语国俗词语的理解普遍存在偏差;因为对汉语国俗词语的国俗语义不了解,或了解不够深入,甚至完全不知,他们在实际交际中对国俗词语的理解有障碍,对国俗词语的使用率也几乎为零。 (2)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中虽收录了部分国俗词语,但其中绝大部分词语出现在教材中的意义几乎都取其概念意义,涉及其国俗语义的内容很少;即使涉及到国俗语义内容,综合课教材中对国俗词语的翻译处理也存在缺陷,往往仅从字面直译,并未把深层次的文化含义凸显出来;而且课后练习中对国俗词语的复习巩固程度也不够。 (3)由于目前对外汉语国俗语义教学还没有受到充分重视,教学大纲也未对其作明确具体要求,多数综合课教材收录国俗语义的内容有限,导致国俗词语教学几乎无椐可依,教师在进行国俗语义课堂教学时随意性较大,没有注重系统性教学,教学内容显得孤立、零散。 鉴于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本文在已有丰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词汇学、对比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在建议确立国俗语义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从改进教材编写、改善实际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归纳国俗词语教学的对策和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初步教学建议: (1)针对教材中对国俗词语的翻译存在缺陷的问题,举隅说明如何尽量做到到位、完善地传达出其深层文化内涵;同时讨论在编写教材时,国俗词语内容应适时更新,关于国俗词语的课后练习也有待于加强。 (2)在进行国俗语义教学时,要注重层次性教学,包括区分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与母语文化背景层次和区分国俗词语习得难易程度的等级层次;教授国俗词语时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结合语境讲解国俗语义,国俗语义对比教学,设置情景展开专题讨论,运用多媒体进行视听教学,通过传统节日、民俗及平时阅读、实践等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等。 希望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探讨出的教学建议能为以后的对外汉语国俗语义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对外汉语 文化因素 国俗词语 国俗语义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1章 引言9-14
- 1.1 选题意义9
- 1.2 研究对象及其范围9-10
- 1.3 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及其应用10-12
- 1.3.1 词汇学理论10
- 1.3.2 对比语言学10-11
- 1.3.3 文化语言学11
- 1.3.4 跨文化交际学11-12
- 1.4 相关研究成果概述12-14
- 第2章 关于国俗语义14-26
- 2.1 国俗语义和国俗词语14-15
- 2.2 国俗语义的性质15-20
- 2.2.1 国俗语义的民族文化特性15-19
- 2.2.2 国俗语义的时代文化特性19-20
- 2.3 汉语国俗词语的分类20-22
- 2.3.1 反映中国特有事物,外语中没有现成对应词的词语20
- 2.3.2 除了表相应实物意义外,还含有特殊民族文化色彩的词语20-21
- 2.3.3 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背景,意义与某种历史典故有关的词语21
- 2.3.4 国俗熟语21
- 2.3.5 习惯性寒暄用语21
- 2.3.6 具有修辞意义的人名21-22
- 2.3.7 具有两种以上国俗语义的词语22
- 2.4 汉语国俗词语产生的原因22-23
- 2.5 国俗语义教学的必要性23-26
- 第3章 国俗语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6-39
- 3.1 对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习得情况的问卷调查26-33
- 3.1.1 问卷的设计与调查过程26-28
- 3.1.2 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28-33
- 3.2 对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的调查33-36
- 3.2.1 对综合课教材收录国俗词语情况的统计分析33-34
- 3.2.2 综合课教材编写方面的不足34-36
- 3.3 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调查36
- 3.4 教学方面的调查36-39
- 3.4.1 国俗词语教学随意性较大36-37
- 3.4.2 国俗词语教学没有讲究系统性37-38
- 3.4.3 国俗语义课堂教学未受重视的原因38-39
- 第4章 对国俗语义教学的建议39-53
- 4.1 确立国俗语义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39
- 4.2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39-42
- 4.2.1 对国俗词语的翻译要尽量完善39-40
- 4.2.2 关于国俗词语的课后练习要加强40-41
- 4.2.3 教材中国俗词语内容应适时更新41-42
- 4.3 对教学方面的建议42-53
- 4.3.1 国俗语义教学要注重层次性42-43
- 4.3.2 如何教授国俗词语43-48
- 4.3.3 国俗语义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48-50
- 4.3.4 国俗语义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50-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1 关于留学生对汉语国俗词语的理解情况的问卷调查57-60
- 附录2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中涉及的国俗词语60-62
- 后记62-63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华岩;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文化内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游汝杰;中国文化语言学的涵义和界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3 刘志敬;;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文化含义教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张成进;江珏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附加义探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罗青松;课堂词语教学浅谈[J];汉语学习;1998年05期
6 张慧晶;试论汉语词语的文化附加义[J];汉语学习;2003年03期
7 张英;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J];汉语学习;1994年05期
8 张若莹;从中高级阶段学生词汇习得的偏误看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的基本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9 黄远振;词的理据理论与词汇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10 魏春木;卞觉非;;基础汉语教学阶段文化导入内容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曦;[N];贵州政协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丹;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831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31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