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对外汉语教材“把”字句教学考察
本文关键词:初级对外汉语教材“把”字句教学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把”字句 对外汉语教材 汉语课 句式选择 趋向补语 来华留学生 语法成分 能愿动词 本体研究 中国专家
【摘要】:正0.引言"把"字句是汉语特有句式,一直是汉语本体的研究重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难点。所有教材都要涉及"把"字句。那么现有对外汉语教材是如何安排"把"字句教学的?处理方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哪种方式更便于教学?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选取五套综合类初级对外汉语教材进行考察,分别是:《汉语教程》(修订本)、《博雅》(第二版)、《发展汉语》(第二版)、《新实用汉语课本》和《中文天地》。1-5前三套是中国专家针对来华留学生编写的综合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是中国专家编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
【关键词】: “把”字句;对外汉语教材;汉语课;句式选择;趋向补语;来华留学生;语法成分;能愿动词;本体研究;中国专家;
【基金】: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基金(项目编号:skq201121)成果之一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0.引言“把”字句是汉语特有句式,一直是汉语本体的研究重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难点。所有教材都要涉及“把”字句。那么现有对外汉语教材是如何安排“把”字句教学的?处理方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哪种方式更便于教学?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选取五套综合类初级对外汉语教材进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A.贝罗贝;;早期“把”字句的几个问题[J];语文研究;198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仲儒;;领属性致使句的句法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刘慧敏;;泰国汉语教材急需改进——由两堂成功的汉语课说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3 陆婷雅;;三国志平话中的把字句和将字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4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王光全;“把”字句的原型用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刘国辉;;“王冕三岁死了父亲”的认知构式剖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何爱晶;陆敏;;去粗存精 取精用弘——构式语法研究概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彭育波;;连动句的认知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邓巨;秦中书;;“这N”语法构式、意义及其推导[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马兰;;从“形容词+的+名词”结构中初探“动词+的+名词”结构中“的”的句法功能——从描写性到描述性再到陈述性[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建理;;英汉直接致使移动句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振来;;语义功能语法的应用价值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3 陆俭明;王黎;;句处理中排歧问题补议[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姚旭晨;马建强;;几个汉语典型语言现象的范畴语法分析[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5 解明静;;对外汉语综合课带“得”补语教学顺序研究[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刘伟真;;论非“把”字句转换为“把”字句的限制条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云靖;北京话音节发音的时间结构[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德岁;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冯文贺;汉语连词及其相关结构的依存分析[D];武汉大学;2011年
8 王迈;语言形式化原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寇金凤;动词后带“过”的“把”字句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马向颖;基于致使范畴的现代汉语“使”字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杰;“都VP了,S”句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尹吉;“把+N+Vv”结构的语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黄彬;《训世评话》句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龙俊宇;泰国留学生汉语存现句习得过程和言语加工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萌;移就辞格的构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广宗;英汉物移动词对比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春燕;对外汉语教学助词“了”的选项与排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程工;评《题元原型角色与论元选择》[J];国外语言学;1995年03期
2 徐烈炯,沈阳;题元理论与汉语配价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3 王惠;“把”字句中的“了/着/过”[J];汉语学习;1993年01期
4 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层级划分与项目排序问题[J];汉语学习;2003年02期
5 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3期
6 屈承熹;;汉语功能语法刍议[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王小珊;“把”字句的语用功能调查[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2 张静;从“把”字句和“将”字句的语用分布看语体类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高立群;;“把”字句位移图式心理现实性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4 王景荣;新疆汉语方言的“把”字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柯飞;汉语“把”字句特点、分布及英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12期
6 李昌年;“把”字句使用的语用限制条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7 刘祥友;《水浒全传》中的“把”字句[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黄月圆;杨素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把”字句习得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9 叶向阳;;“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10 宣恒大;“把”字句研究综述[J];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f^;;“把”字句的一种特殊隐含意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宏帆;;“把”字句的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伟真;;论非“把”字句转换为“把”字句的限制条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4 黑维强;;陕北绥德方言的“把”字句[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5 高立群;;“把”字句位移图式心理现实性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王蕾;;“把”字句的英语表达形式新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泉;;现代汉语“把”字句足句成分初探——WO的分类体系[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赵志清;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3 金道荣;论阿尔泰语法背景下的汉语“把”字句偏误的生成机制与教学对策[D];北京大学;2010年
4 翁姗姗;现代汉语非典型“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5 高亚亨;汉语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金贞儿;致使义兼语句与“把”字句的构式转换及其理据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蕾;“把”字句及其英语表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田靓;汉语作为外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9 郑杰;处置范畴汉日语序对应关系之类型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伟;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多视角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菲菲;传统模式及多媒体模式下“把”字句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云佳;论“正在”进入“把”字句的允准条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月美;“把”字句对否定词的选择限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孟杨;致使性“把”字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余俊宏;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7 李静;“把”字句状语的多维考察[D];四川大学;2004年
8 张蔚虹;《歧路灯》“把”字句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任朝阳;兼语句变换为“把”字句的语法、语义限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季静;表感觉认知变化的“把”字句和“使”字句的差异[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61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61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