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词缀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运用
本文关键词:类词缀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运用
【摘要】:文章通过考察四套对外汉语教材的生词表和课文,发现类词缀构词在《汉语阅读教程》和《博雅汉语》两套教材中均没有单独说明,而在《汉语口语教程》中有了相关表达,在《新实用汉语课本》中已有明确表述,类词缀构词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运用逐渐增多。结合几套教材,文章分析了类词缀构词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有益作用和不利影响,希望引起学界对类词缀构词的重视。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关键词】: 类词缀 对外汉语教材 构词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11BYY08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ECT-11-0839)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关于类词缀现象,吕叔湘先生1942年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最早提到“有一些常用组成组合式复词的成分(近似词尾)”“应该随时留意”。[1][p.14]此后,关于类词缀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如丁声树(1961)[2]、吕叔湘(1979)[3]、任学良(1981)[4]、沈孟璎(1987)[5]、王绍新(19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沈孟璎;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2 杜旭东;;论对外汉语中的类词缀教学[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曾立英;;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4期
4 吴世雄;认知心理学的记忆原理对汉字教学的启迪[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4期
5 王洪君;富丽;;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J];语言科学;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振强;肖治野;;双重否定:否定之否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胡德明;;反问特有的句法结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陈勇;名词谓语句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胡利华;;安徽亳州方言中的“得”简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蒋美丰;;充分把握原文 有效落实译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9 严芳;;浅谈对外汉语中离合词的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薛凤生;;动补结构否定形式小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民;;语言的结构和结构的转化——句子生成初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姬云鹏;刘裕昆;王宁川;;《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译文商榷举隅[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杜衡;李林霞;;技术特征团和外延比较法——对修改超范围的判断方法小议[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5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靳光瑾;郭曙纶;肖航;章云帆;;语料库加工中的规范问题——谈《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集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7 张春华;;新词语构造的合作机制[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会;;试论“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星;;介词短语“在+处所”结构的分布类型及其语义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爱玲;汉语、印尼语限定性与描写性状语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海瑛;《万历野获编》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端木三;汉语的节奏[J];当代语言学;2000年04期
2 王洪君;音节单双、音域展敛(重音)与语法结构类型和成分次序[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3 朱亚军;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J];汉语学习;2001年02期
4 冯胜利;;韵律制约的书面语与听说为主的教学法[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1期
5 赵金铭;张博;程娟;;关于修订《(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的若干意见[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6 曾立英;;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4期
7 王洪君;从与自由短语的类比看“打拳”、“养伤”的内部结构[J];语文研究;1998年04期
8 端木三;;重音理论和汉语的词长选择[J];中国语文;1999年04期
9 沈阳;现代汉语复合词的动态类型——谈语言教学中的一种词汇/语法单位范畴[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2期
10 王洪君;富丽;;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J];语言科学;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丹;;试析现代汉语新兴类词缀“吧”“秀”[J];青年文学家;2009年23期
2 王素珍;;汉语词缀和类词缀的语法化过程[J];语文学刊;2006年10期
3 王雪梅;;汉语类词缀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张淑红;;新客族词中“客”是类词缀简论[J];黑龙江史志;2008年13期
5 李君;;试看新兴“类词缀”及新兴“词族”现象[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3期
6 薛玉;;关于“感”是类词缀的探析[J];语文学刊;2010年01期
7 陈珂;;汉语词缀的性质与判定[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王佳;;小议词缀[J];文教资料;2010年33期
9 万琴;;浅析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特点[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徐萍;;原型范畴视野下类词缀探析[J];语文学刊;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国华;也说“楼××”类ABB式新词[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康军帅;当代汉语新词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陈志宏;韩国语汉字词词缀与汉语词缀的对比[D];延边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汪颖;中高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汉语类词缀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洁;受英语影响产生的类词缀[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杜旭东;现代汉语类词缀考察[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宁会灵;语义类别指人的类词缀“手”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小曼;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类词缀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7 黄玲俐;对外汉语类词缀教学浅谈[D];湖北大学;2011年
8 张新友;类词缀“度”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蓓;现代汉语新兴类词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0 冯灿;以“化”为例浅析现代汉语类词缀在对外汉语中高级词汇教学中的策略[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66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66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