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标记“连”的构句机制及情景语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01:24
本文关键词:介词标记“连”的构句机制及情景语义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连”字句 表义分析 虚化机制 情景语义 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现代汉语介词标记大都是从古代汉语动词演变而来的,其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本文从“连”字的原始意义着手考察其意义的衍生与泛化、弱化甚至虚化过程,并进一步探讨由于语义的衍生与句法结构的变化促使合适句法环境的产生,最终“连”虚化为表强调义的句法标记。同时,本文还探讨了介词“连”的构句机制,揭示“连”成为句式标记的动因,分析“连”的表达功能。运用情景语义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现实语料中出现的“连”字句进行全面的描写和分析,,试图阐述在不同语境下的句式语义。通过以上的分析与探讨进一步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如何把握“连”字句的讲授及几点需要注意问题。 本文的创新之处为:一、借用相关理论对“连”字的虚化历程、虚化机制及动因进行了探讨,论述“连”字如何进一步发展介词标记,并在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概括;二、对现代汉语“连”字句的情景语义表达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体现了这一句式的特点和现实意义;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试分析在不同阶段,面对不同学生而采取分阶段、分步骤的方法来讲授典型汉语“连”字句和非典型汉语“连”字句。
【关键词】:“连”字句 表义分析 虚化机制 情景语义 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3
- 第一节 研究综述8-10
- 一、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8
- 二、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8-10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10-12
- 一、 研究方法10
- 二、 理论基础10-12
- 第三节 语料来源和选题意义12-13
- 一、 语料来源12
- 二、 选题意义12-13
- 第二章 “连”字词性13-18
- 第一节 连字词性之争13-15
- 一、 “介词”说13
- 二、 “助词”说13-14
- 三、 “语气副词”说14
- 四、 “连词”说14
- 五、 “准量词”说14
- 六、 “焦点标记”说14
- 七、 “话题标记”说14-15
- 第二节 “连”字词性15-18
- 第三章 “连”表达的意义分析18-25
- 第一节 “连”字的词义历时发展18-23
- 一、 “连”字的原始意义18
- 二、 “连”字衍生意义18-19
- 三、 先秦以后“连”字的演变19-21
- 四、 “连”字句的发展成熟及标志21-23
- 第二节 现代汉语“连”字句的发展23-25
- 第四章 “连”字虚化机制25-30
- 第一节 “连”虚化机制25-26
- 第二节 虚化形式标准26-28
- 第三节 “连”演变为语法标记28-30
- 一、 “连(Np)+Vp+也/都+Vp”29
- 二、 “连+Np+也/都+Vp”29-30
- 第五章 构句功能30-33
- 第一节 成句功能30
- 第二节 表意功能30-33
- 一、 加强夸张的语义功能30-31
- 二、 增强了句子的加合意义31
- 三、 标举极端事物31-32
- 四、 典型事例32-33
- 第六章 “连”字句情景语义分析33-39
- 第一节 表层级的情景语义分析33-35
- 一、 表递进义33-34
- 二、 表递降义34
- 三、 表隐含对比义34-35
- 第二节 表突显性情景语义分析35-39
- 一、 表强调义35-36
- 二、 表夸张义36
- 三、 表焦点36-39
- 第七章 对外汉语中的“连”字句教学39-45
- 第一节 “连”字句常见的偏误39-40
- 第二节 “连”字句的结构特点及教学40-42
- 一、 名词性成分40-41
- 二、 动词性成分41
- 三、 其他成分41-42
- 第三节 “连”字句的阶段性教学42-45
- 一、 典型“连”字句练习42-43
- 二、 非典型“连”字句练习43-45
- 第八章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8
- 后记48-49
- 个人简历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秀玲;再议“连……都/也……”句式[J];语文研究;2005年01期
2 曹小云;明清时期的“连”字结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04期
3 蔡永强;;“连”字句探源[J];汉语学习;2006年03期
4 刘丹青;作为典型构式句的非典型“连”字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4期
5 杨蔚;“连”字句的话语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雷淑娟;;汉语节律层次性分布探析[J];理论观察;2006年01期
7 洪波!300071;“连”字句续貂[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8 张家骅;莫斯科语义学派的配价观[J];外语学刊;2003年04期
9 蔡维天;;谈“只”与“连”的形式语义[J];中国语文;2004年02期
10 陈昌来;汉语介词的发展历程和虚化机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林;汉语“连”字句[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39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939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