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非典型形声字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05:15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非典型形声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形声字 非典型形声字 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对外汉字教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要解决这一庞大体系的难题就得抓住重点和难点。在现代汉字中,现代形声字是主体,所占比重最大。要解决汉字教学的难题,就必须抓住形声字教学这一重点。而现代形声字内部包括声旁准确表音、形旁直接表义的典型形声字以及表音、表义功能不完整的非典型形声字。非典型形声字数量大,内部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理据性总体较弱。这些特点都使得非典型形声字成为形声字教学的难点。 本文以《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作为研究范围,以非典型形声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等级划分》所收3000汉字进行穷尽式统计,得出该范围内的非典型形声字数量,并进行详细的、多角度的分析。再根据相关结果,对非典型形声字的教学方法、学习策略、教材编写等方面提出建议。 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缘起、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说明无论是本体研究还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非典型形声字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和价值。 第二部分首先讨论以往形声字各类研究的不同标准,依据符合实际和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确定了符合本文宗旨的形声结构和形声字的标准。并以《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为范围,对3000汉字进行了穷尽式的统计,得出10类共计1282个非典型形声字。 第三部分以统计结果为基础,从声旁和形旁的表音度、表义度、位置、是否成字、构字能力等角度对1282个非典型形声字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分析表明非典型形声字比典型形声字更为复杂,无论是声旁的表音方面还是形旁的表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利的情况。但同时在位置和是否成字,构字能力等方面也有一些有利的特点。 第四部分立足于统计、分析的结果,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非典型形声字的教学、学习策略、教材编写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我们认为,教学上要充分利用可用的声旁和形旁,通过系联等方法教授非典型形声字。对于没有理据的部分,可根据情况采用声韵母转化、复习、练习、对比、俗字法等方法教学。学生学习汉字时应多采用字形策略、对比策略和应用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教材编写时汉字部分应尽量增加对形声字形、音、义以及结构的介绍。突出重点字,并增加对比、趣味性等练习的数量和种类。 第五部分为结语,对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概括总结,并对未来对外汉语非典型形声字的教学和研究作出展望。
【关键词】:形声字 非典型形声字 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选题的缘由10-11
  • 1.2 研究现状11-19
  • 1.2.1 关于形声字标准的确定11-12
  • 1.2.2 关于形声字声旁的研究12-13
  • 1.2.3 关于形声字形旁的研究13-15
  • 1.2.4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声字的研究15-17
  • 1.2.5 形声字研究的整体特点17-19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9-20
  • 1.3.1 研究目的19
  • 1.3.2 研究意义19-20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20-22
  • 1.4.1 研究方法20
  • 1.4.2 研究思路20-22
  • 第二章 非典型形声字的统计22-29
  • 2.1 形声结构的统计22-24
  • 2.2 形声字声旁与字音关系的界定24-25
  • 2.3 形声字形旁与字义关系的界定25-27
  • 2.4 现代形声字和非典型形声字的统计27-29
  • 第三章 非典型形声字的分析29-44
  • 3.1 参数设置29-30
  • 3.1.1 与声旁有关的参数29-30
  • 3.1.2 与形旁有关的参数30
  • 3.2 非典型形声字的分析30-44
  • 3.2.1 关于声旁的分析31-37
  • 3.2.2 关于形旁的分析37-44
  • 第四章 非典型形声字的教与学44-63
  • 4.1 非典型形声字的教学44-57
  • 4.1.1 非典型形声字声旁的教学45-49
  • 4.1.2 非典型形声字形旁的教学49-54
  • 4.1.3 非典型形声字整字的教学54-57
  • 4.2 非典型形声字的学习策略57-59
  • 4.3 对汉语综合课教材汉字部分编写的建议59-63
  • 4.3.1 综合课教材汉字部分编写的问题59-60
  • 4.3.2 对综合课教材汉字部分编写的建议60-63
  • 第五章 结语63-65
  • 附录65-69
  • 主要参考文献69-73
  • 致谢73-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丽萍;对外汉语教学用2905汉字的语音状况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曾加劲;;论“字本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探索;2010年02期

3 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J];国外外语教学;1996年04期

4 刘治;朱月珍;;国外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介入性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5 蒋红梅;;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形声字教学[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6 潘先军;形旁表意功能在留学生汉字学习中的负迁移及对策[J];汉字文化;2002年03期

7 潘先军;论对外汉字教学的层次性[J];汉字文化;2005年02期

8 周健,尉万传;研究学习策略 改进汉字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发展与研究概述[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张翔;;现代汉字形声字义符表义功能类型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晓威;形声字研究综述[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57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957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f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