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以文山学院太原大学留学生为例
本文关键词:越南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以文山学院太原大学留学生为例
【摘要】:汉字书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文章基于越南留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对越南留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作者单位】: 文山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越南留学生 汉字 偏误
【分类号】:H195.3
【正文快照】: 文山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南与越南接壤,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近几年来,文山学院与越南太原大学互派交换生,即我院外语系越南语专业大三学生到太原大学学习一个学期的越南语,而太原大学汉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到我院学习一个学期的汉语。这些留学生在国内已经学习了两年的汉语(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笑楠;;越南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J];华章;2009年08期
2 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3 郝美玲,舒华;声旁语音信息在留学生汉字学习中的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德,盛永生;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理论述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刘雅芬;;三位一体——从认知角度论汉字形声字的教学[J];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01期
3 孙鹏飞;裴蓓;;泰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认知教学策略[J];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02期
4 彭玉兰;张玲;;外国学生汉语中介语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牟春丹;;老挝、柬埔寨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与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6 张建强;;汉语中介语研究述评[J];对外汉语研究;2006年00期
7 刘明东;黄美霞;;对外汉语形近字学习软件的设计与应用[J];对外汉语研究;2009年00期
8 田新柳;王诗根;;基于语料库的单音节足部动词偏误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徐茗;;近十年我国对外汉字教学文献分析——以《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和《语言文字应用》为中心的考察[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杨华;;维吾尔族学生汉字习得偏误分析及认知教学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的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洁;汉语中介语偏误的计算机处理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郭玲;汉字构形阐释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探讨[D];安徽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焕宝;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海菊;论汉字的性质特点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3 刘瑜;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认读层次教学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张薇;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检讨[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杜寒;汉字书写偏误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赵红刚;计算机技术在中亚留学生教学及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万雅曼;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There-be句型习得中的母语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蓉若;初级阶段非洲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陈静;初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汉字部件学习策略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施莎;基于《基础汉语40课》(上)的对外汉字教材探索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2期
2 杜同惠;;留学生汉字书写差错规律试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01期
3 江新;;外国学生形声字表音线索意识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4 陈慧;王魁京;;外国学生识别形声字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5 黎红,陈?之;汉字识别中的部件加工:错觉性结合实验的证据[J];心理科学;1999年03期
6 张武田,冯玲;关于汉字识别加工单位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2年04期
7 陈传锋,黄希庭;结构对称性汉字视觉识别特点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9年02期
8 舒华,毕雪梅,武宁宁;声旁部分信息在儿童学习和记忆汉字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3年01期
9 舒华,曾红梅;儿童对汉字结构中语音线索的意识及其发展[J];心理学报;1996年02期
10 王宁;汉字构形理据与现代汉字部件拆分[J];语文建设;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宁;;中级阶段越南留学生的语音教学[J];科技信息;2009年22期
2 李燕洲;;越南留学生汉语离合词偏误成因初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5期
3 鲁海涛;;越南留学生汉语标点符号习得偏误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4期
4 李文奇;;越南学生学习时间副词“正在”、“正”的偏误考察[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崔娜;;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初探——试论《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四字格”成语的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10期
6 刘香君;;越南学生“在+NP”使用偏误及教学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06期
7 安子介;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J];汉字文化;1989年04期
8 赵朴初;汉字继承文化,促进中国统一[J];汉字文化;1989年04期
9 高景成;汉字作用与发展问题我见[J];汉字文化;1989年Z1期
10 李远明;奇文共欣赏——旁观者清,不平则鸣[J];汉字文化;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试论汉字演变的历史阶段[A];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亢世勇;刘海润;;《汉字义类电子字典》的开发与应用[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3 詹其仙;;浅谈汉字与书法的关系[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4 王开扬;;《汉语拼音方案》的文化意义[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5 苏培成;;规范型汉字字典的编写要与时俱进[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6 彦彬;;古老汉字的再认识——简评《说文解字部首解读》[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7 李锺振;;汉字对东方文明创造所带来的影响和简化字的地位[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8 费锦昌;;汉字规范工作如何前行[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9 张育泉;;评有关汉字的一个口号[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10 戴光震;;汉字现代化改革的基本要求[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富;汉字缘何“长寿”[N];北京日报;2004年
2 王桂五;汉字的魅力[N];中国审计报;2005年
3 陶沙;你了解汉字吗[N];大众科技报;2001年
4 王霆钧;一本汉字解码的书[N];吉林日报;2002年
5 何洛;曲解汉字的奇谈怪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记者 吴晶 赵超;我国发布两部汉字使用规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汉字在日本成为“摇钱树”[N];世界报;2009年
8 学者 王立群;汉字要稳定,不要折腾[N];中华读书报;2009年
9 胡野秋;汉字能独善其身吗[N];金融时报;2010年
10 杨婷 杨扬 (实习记者 杨婷);汉字是否在国外文字基础上产生?[N];中国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如雄;汉字转注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沈澍农;中医古籍用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4 朱建军;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彬;话题链语篇构建机制的多角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R[;七寺本《玄a梢,
本文编号:963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963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