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视角下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批判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关键词:通识教育视角下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批判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更多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专业 批判式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评价方法
【摘要】:文章立足于通识教育的大背景,详细分析了批判式思维能力的概念及其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如何通过改革对外汉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批判式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对外汉语专业 批判式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评价方法
【分类号】:G642;H195
【正文快照】: 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高等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中, 通识教育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很多大学开 设了五花八门的人文、艺术领域的通识课程,旨在培养出具有独 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 雷文在谈及该校倡导的通识教育时强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年01期
2 唐燕玲;;论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与综合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8期
3 李莉文;;试析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J];中国外语;2010年06期
4 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军霞;;后危机时代高校外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霍翠柳;;哈佛大学人才培养理念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滨州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杨婵;寇静;;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对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J];才智;2011年17期
4 王强;国永荣;;英语写作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综合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刘哲;;以文化教学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6 谢菲;;分级教学模式下三级班学生情感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项基于河南大学的调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彭清;;与本土文化相对接的国际视野型英语人才培养——以地方性本科院校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赵姗姗;;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6期
9 赵彦萍;;英语专业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实践——课堂内外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模式的探索[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王栋;;人文教育视野下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翠英;搭配的动态观及其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胡丹;学生视角的中国教师批评话语的功能—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黄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实践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李四清;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自主能力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吴延国;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依托项目学习的主体性探索[D];南开大学;2012年
6 赵贵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黄睿;促进思维发展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惠萍;基于英语阅读策略培训的阅读教学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4 徐慧;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提高后进生语言能力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孙泽琼;外语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6 崔海勇;大学生英语作文错误分析:词汇与句法特征[D];吉林大学;2012年
7 潘春培;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瑞霞;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与学习风格间的相关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磊磊;论英语教学与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10 董凌燕;基于教材的批判性思维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2 黄朝阳;;加强批判性思维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J];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3 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4 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5期
5 何其莘;黄源深;秦秀白;陈建平;;近三十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6期
6 孙有中;金利民;;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4期
7 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5期
8 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1期
9 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1期
10 胡文仲;;对才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回顾和再思考[J];外语界;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留学生一、二系和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召开教学科研交流会[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03期
2 秦晓梅;尝试语文课的讨论式教学方法[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张新娅;;高职院校学生应用写作教学方法改进初探[J];凯里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程淑萍;;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2期
5 徐淑芳;;关于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年S1期
6 张竞;;关于提高本科双语教学水平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4期
7 金玲;韦未;;专业基础课中双语教学方法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S1期
8 郝继升;;关于高校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年14期
9 王强;;浅谈汉语教学中的趣味性原则[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尹凡;;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革新刍议[J];职业技术;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洁;;改善文学选读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刘萍;刘博;;“参与式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张立丹;刘昭;赵丽;;现代汉语教材的特点及教学方法[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4 陈大奎;;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刍议[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杜欣;;谈商务汉语口语培训中任务型教学方法的运用[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冬梅;赵岩;;语言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7 彭军;;增加学生汉语词汇量的对策研究[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陆应飞;;略论对外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9 吴泓;;大学本科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10 郭莉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锦添;中文吃香,教育如何跟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教师 李戈平;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体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本报记者 连锦添;华文教育 三招解三难[N];人民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连锦添;三招破解华文教育“三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5 河北省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泊头分校 高茂成;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浅说[N];今日信息报;2008年
6 实习记者 张以瑾;汉学家眼里的“汉语热”[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刘菲;中国语言文化使者感动美国师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通讯员 钮煜;额敏县“双语”教学遍地开花[N];塔城报;2007年
9 曹县一中 宋丹丹;浅谈年轻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N];菏泽日报;2010年
10 张帆;民进中央:助推汉语走向全球[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龙琪;理科双语教学的实践现状与理论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任庆梅;构建外语环境下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乃刚;中医汉语词汇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倩;对外汉字教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檀晶晶;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同义复合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崔长福;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5 白金莲;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学习中的离合词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段立先;吉林省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佳莹;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薛婧婧;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副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张立华;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探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10 佟丽娟;八股文教学对当今语文教学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91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99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