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微时代是高科技催生的产物,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进一步地压缩了空间与时间的距离。微时代所衍生出的各种微平台正逐渐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他们在享受微时代带来便利的同时,自身的学习状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也被这些微平台所影响着,甚至常常出现被扭曲的可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微时代顺势开展工作的同时,也要考虑应对其给工作带来的难度。如何利用好这一把利剑,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极大的考验与挑战。从微时代背景下出发,笔者对现实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借此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和新途径。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展开论述与研究。首先是对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的选题理由作进一步阐述,接着探讨“微时代”的内涵和主要特征,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传播速度快且广、信息大众化、作为传播的舆论中心和资费成本低。随后探析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从微时代背景出发,通过对广州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微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基本体现在:手机依赖过度化、浅阅读现象日益彰显、微思维自由个性化等三方面。探讨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是如何占领传统教育舆论的场地,潜移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三观”;在对原教学模式的冲击下,加大思政引导的难度;步步动摇着教师的主体地位,削弱教师话语权等问题。最后,通过对现状的解读,提出利用微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内容”;改善微时代媒体环境,营造“微环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微力量”;进行线上和线下教育相结合,形成“微”教育合力等四大方面的对策,并分别细化地提出创新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措施。本文紧绕“微时代”这一时代契机,以及掌握微时代大学生的发展特点,探析微时代衍生的微教育,应如何在高校中对大学生群体创造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新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微时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导论8-18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8-11
- 1.1.1 选题背景8-9
- 1.1.2 选题意义9-11
- 1.2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11-15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1-14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3 本论文研究方法15-16
- 1.3.1 文献研究法15
- 1.3.2 问卷调查法15
- 1.3.3 个别访谈法15-16
- 1.4 本论文的基本研究思路16-17
- 1.5 本论文的难点和创新点17-18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内容的理性解读18-26
- 2.1 微时代内涵及其特征评析18-20
- 2.1.1 微时代的概念解读18
- 2.1.2 微时代的特征分析18-20
- 2.2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解析20-26
- 2.2.1 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分析20-24
- 2.2.2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24-26
- 第3章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证分析26-36
- 3.1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的设计与过程26-28
- 3.1.1 调查的目的26
- 3.1.2 调查的基本情况26-28
- 3.2“微时代”大学生的基本特点剖析28-31
- 3.2.1 手机依赖过度化28
- 3.2.2 浅阅读现象日益彰显28-29
- 3.2.3 微思维自由个性化29-31
- 3.3 大学生使用微时代载体的现状分析31-36
- 第4章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36-46
- 4.1 占领舆论场地,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36-37
- 4.2 挑战原教学方式,加大思政引导难度37-40
- 4.3 动摇主体地位,削弱教师话语权40-43
- 4.4 挑战媒体素养,弱化微时代作用43-46
- 第5章 微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46-56
- 5.1 利用微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内容”46-49
- 5.1.1 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46
- 5.1.2 提供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内容46-49
- 5.1.3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心理素质49
- 5.2 改善微时代媒体环境,营造“微环境”49-51
- 5.2.1 开展微媒体素养教育49-50
- 5.2.2 营造健康向上的大学生宿舍文化50-51
- 5.2.3 利用微平台宣传榜样的力量,传递正能量51
- 5.3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提高“微力量”51-53
- 5.3.1 转变教育理念,提升综合素养51-52
- 5.3.2 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奖励机制52
- 5.3.3 培养一支大学生微平台建设传播者52-53
- 5.4 线上和线下教育相结合,形成“微”教育合力53-56
- 5.4.1 积极运用微信等媒体平台53
- 5.4.2 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PP53-54
- 5.4.3 创新社会实践活动54-56
- 第6章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63
- 致谢63-64
- 附录64-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绍峰;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3期
2 郝贺;正确发挥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5期
3 杨忠革,于冰;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S1期
4 韩映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带动人文教育[J];江苏高教;2000年03期
5 王颖辉;浅谈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6 吕绳振;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方面[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7 姚红光;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8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挑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朱勋春;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王泽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点思考[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文泰;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2 陈潜;陈均宝;;对“大学生村官”上任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3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周加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5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熊继文;;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铭;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N];广西日报;2005年
2 解放军报记者 董强 本社记者 曹智;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00年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年
4 王天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与量[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创造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6 张弛 周奔;喜看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格局[N];解放军报;2007年
7 陈锐邋特约记者 唐向东;总后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N];解放军报;2007年
8 张瑞霞;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首府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 马奇柯;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张荣邋记者 夏洪青;二炮某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服务[N];解放军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英;解构大众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大学;2008年
2 姜文静;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保;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领域的拓展[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4 郑建松;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志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学术性[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巫阳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董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国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马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及其实现[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28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028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