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信息环境中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7-10-15 19:49

  本文关键词:信息环境中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环境 大学生 自主意识 培养研究


【摘要】:自主意识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标志性因素,但在信息网络时代却遭遇信息环境的严峻挑战:大学生与信息网络技术工具时刻保持着形影不离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诱使大学生把许多学习、生活、休闲等时间,甚至自己都交给了手机、电脑等信息网路技术工具,并沉醉在信息网络技术所构筑的信息环境之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变得“不由自主”,以至于不得不面临“信息、网络与大学生谁是主人(主体)”的艰难抉择。由于信息环境的诱惑,许多大学生在信息网络技术面前,既无法保持作为知识分子应有的冷静与理性,也逐渐丧失作为年轻主体的理想与激情,从而对其成长成才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可以说,信息环境实际上引发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危机。然而,与之相悖反的是,信息环境却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自主活动空间,强化了大学生的部分自主能力以及促使其个性化成长,从而为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养成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与信息环境究竟是何种关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缘何会不足与缺失?如何在信息环境中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明选题的缘由与意义,并在综述同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简要述评,交代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大学生自主意识内涵及其不足的表征”,主要说明本文核心概念“自主意识”的内涵;探求自主意识之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指出大学生自主意识不足的现实与现状,并归纳出大学生自主意识不足的表现。第三部分“大学生自主意识与信息环境的关系”,主要明晰本文另一核心概念“信息环境”的内涵;从自主活动空间扩展、自主能力提升与个性化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信息环境对大学生自主意识形成的正影响;从“三观”偏移、注意力耗散、实践能力弱化与人格异化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信息环境对大学生自主意识形成的负影响。第四部分“信息环境中大学生自主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从信息环境系统失衡、大学生信息能力“贫困”、虚拟现实的“诱惑”、大学生独立人格“发育不良”等方面,着重分析信息环境中大学生自主意识不足与缺失的根源。第五部分“信息环境中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对策”,主要针对信息环境中大学生自主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四条相应的解决策略:优化信息环境系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破解大学生注意力耗散的困境;强化实践环节,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培养独立人格意识,促使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
【关键词】:信息环境 大学生 自主意识 培养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一、绪论11-17
  • (一) 问题的提出11-12
  • (二) 选题意义12
  • (三) 研究方法12-13
  • (四) 文献综述13-17
  • 1. 国内外研究简述13-15
  • 2. 研究述评15-17
  • 二、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内涵及其不足的表征17-26
  • (一) 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内涵17-23
  • 1. 什么是自主意识17-19
  • 2. 自主意识的特点19-21
  • 3. 自主意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21-23
  • (二) 大学生自主意识不足的表征23-26
  • 1. 思想与行为上的不独立23
  • 2. 行为上的不自控23-24
  • 3. 实践活动上的不主动、不自觉24-26
  • 三、大学生自主意识与信息环境的关系26-44
  • (一) 信息与信息环境26-32
  • 1. 什么是信息26-27
  • 2. 什么是信息环境27-29
  • 3. 信息环境的特点29-32
  • (二) 信息环境对大学生自主意识形成的正向影响32-36
  • 1. 自主空间扩张,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恣意”生长33-34
  • 2. 部分自主能力强化,大学生自主意识加速生长34-35
  • 3. 个性化发展,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健康生长35-36
  • (三) 信息环境对大学生自主意识形成的负向影响36-44
  • 1. “三观”偏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无“心”生长36-38
  • 2. 注意力耗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生长迟缓38-39
  • 3. 实践能力弱化,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无“力”生长39-41
  • 4. 人格异化发展,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畸形生长41-44
  • 四、信息环境中大学生自主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4-52
  • (一) 信息环境系统失调44-46
  • 1. 社会现实环境制约:观念趋于消极与偏差44-45
  • 2. 信息环境浊化:不良观念泛滥45-46
  • (二) 大学生信息能力“贫困”46-48
  • 1. 信息技术知识匮乏:信息技术能力不足46-47
  • 2. 忽视校园信息实践活动:信息处理能力与信息利用能力弱47
  • 3. 自控意识淡薄:信息免疫力低47-48
  • (三) 虚拟现实的“诱惑”48-49
  • 1. 沉迷虚拟世界:过度依赖手机与电脑48-49
  • 2 虚拟实践作用异化:现实社会实践活动失宠49
  • (四) 大学生独立人格“发育不良”49-52
  • 1. 滋生信息网络技术依赖心理:独立人格意识缺失50
  • 2. 依附信息网络技术:人文精神缺失50-52
  • 五、信息环境中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对策52-67
  • (一) 优化信息环境系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52-55
  • 1. 优化社会现实环境,促使大学生“三观”积极健康成长52-53
  • 2. 净化信息环境,消解不良观念对大学生“三观”的侵蚀53-54
  • 3. 加强高校“两课”信息网络化建设,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54-55
  • (二) 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破解大学生注意力耗散的困境55-59
  • 1. 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大学生掌握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56-57
  • 2. 精心组织校园信息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信息处理与信息利用的能力57-58
  • 3. 强化自控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信息免疫力58-59
  • (三) 强化实践环节,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59-62
  • 1. 着力构建“魅力”课堂,促使大学生告别“手机”与“电脑”体验课堂活动59-60
  • 2. “硬化”社会实践环节,促使大学生在体验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实践能力60-62
  • (四) 培养独立人格意识,促使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62-67
  • 1. 加强网络与信息心理教育,促使大学生克服信息与网络依赖心理62-63
  • 2. 加强独立人格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63-64
  • 3. 培育人文精神,促使大学生正确看待与驾驭信息网络技术64-67
  • 参考文献67-7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0-71
  • 致谢71-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爱华;;马克思关于社会交往与人自主意识的建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张文强;;网络科技时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弱化与提升[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3 肖峰;;技术哲学视野中的青年及其认知特征[J];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09期

4 彭小兰;李萍;;信息技术视域下异化的类型及其原因[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5 张伟东;;网络主体性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6 孙伟平;;论信息时代人的新异化[J];哲学研究;2010年07期

7 商树松;;论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主体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主张[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张红卫;;信息网络对青年学生心理行为特征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03期

9 左伟清;;论信息时代文化的大众化趋势与经典性诉求[J];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01期

10 管志yN;;浅谈临床网络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8期



本文编号:1038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038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e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