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制名以指实:“通识教育”概念的本语境辨析

发布时间:2017-11-05 14:20

  本文关键词:制名以指实:“通识教育”概念的本语境辨析


  更多相关文章: 通识教育 概念史 本土传统 文化基因


【摘要】:本文通过对"通识"一词在中国思想文献中概念史的梳理,揭示了"通""识"二字所独具的中国文化属性,确认了"通识教育"在名实两方面对于当代中国通识教育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与不可替代的涵括性。使用"通识"这一概念来指称,有利于塑造一种脱胎于本土传统的现代高等教育理念。本文也以详细史料说明"通识教育"的名称是在中国大学面临现代化转型时,出于改革内在要求而创制的一个既能接续古今又具备世界意义的教育理念。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基金】:复旦大学“卓学计划” 2015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
【分类号】:G642.0
【正文快照】: 五四运动后,现代汉语语境下最早使用“通识”一词来深入讨论大学教育问题的是钱穆的《改革大学制度议》(1940年)和梅贻琦与潘光旦的《大学一解》(1941年)。当时中国已经参照西方模式建立了现代大学,知识分子也已具有相当的国际视野。关心高等教育的有识之士一方面体会到西式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2 胡娟;;也谈“通识教育”[J];天涯;2010年06期

3 林立甲;;我国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发展探索[J];纺织教育;2006年02期

4 马丽;;论当前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J];文教资料;2007年06期

5 胡楚芳;;大学“通识教育”本质与其内涵要点的理解[J];学理论;2011年08期

6 刘振天,杨雅文;论“通识”与“通识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7 李定仁,王鉴;大学“通识教育”三题[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2期

8 李海艳;;浅析我国高校加强“通识教育”的迫切性[J];宿州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于海洪;;地方高校“通识教育”与课程整合[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刘道广;台湾美术教育现状[J];中国美术教育;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志晋;宋艳葵;;注重“通识教育”,培养“通才型”创造性人才[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观察员 王小舒;何为“通识教育”?也许探索本身就是进步[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国昌;说说“通识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本报记者 姜澎 樊丽萍;用“全面教育”替代“通识教育”[N];文汇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明慧;高校国学“通识教育”须加强[N];中国改革报;2014年

5 蒋文龙 记者 朱振岳;澳门科技大学注重“通识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朱维铮;“通识教育”八疑[N];东方早报;2014年

7 记者 张胜波 通讯员 王丽霞;中大五千学生率先“通识教育”[N];南方日报;2009年

8 记者 刘联 实习生 杨嘉;走个性化素质教育之路[N];珠海特区报;2010年

9 朱维铮;“通识教育”质疑[N];东方早报;2014年

10 高志国;“通识教育”的启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本文编号:1144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144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6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