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培养质量实证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工程硕士 切入点:培养质量 出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陕西省12所高校2012年~2014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的335名工程硕士生和872名工学硕士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获奖者的成果和科研实践经历进行比较,对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在培养过程中,工程硕士生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受益较多,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分类培养成效显著,但是工程硕士生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经济新常态下工程硕士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提升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建议。
[Abstract]:From 2012 to 2014, 335 engineering master students and 872 engineering master students from 12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results of the winners and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were compared.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master training has been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engineering master students benefit more in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and engineering master and engineering master can achieve remarkable results in classification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master, engineering master and engineering master. However,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engineering master students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view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engineering master education is facing under the new normal state of econom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master training.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学生科;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陕西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工科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编号:EIA110379)
【分类号】:TB-4;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袁本涛;王传毅;吴青;;我国在校研究生的学术贡献有多大?[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年01期
2 王钰;康妮;邓宇;;基于培养对象的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与分析——以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项目改革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3 沈岩;秦颖超;高彦芳;贺克斌;;推进综合改革 创新培养模式 提升教育质量 满足社会需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年02期
4 袁本涛;王传毅;胡轩;冯柳青;;我国在校研究生对国际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的贡献有多大?——基于ESI热点论文的实证分析(2011~2012)[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信洪;杨德惠;吴贤奇;;在校研究生对高校ESI学科贡献评价的流程分析--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年05期
2 刘琼玉;黄颖斌;;浅析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制约因素——以江汉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7年04期
3 刘信洪;杨德惠;吴贤奇;;基于ESI的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科研贡献研究[J];情报探索;2017年03期
4 冯涛;陆根书;柳一斌;;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绩效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年03期
5 张宏康;李蔼琪;林小可;赵向华;黄育杭;;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轻工科技;2017年02期
6 冯涛;陆根书;柳一斌;;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培养质量实证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年01期
7 沈文钦;高耀;王传毅;;我国博士生教育需求的政策分析——基于二元需求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6年12期
8 唐广军;;我国高校进入ESI学科排名的计量分析与政策建议[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11期
9 王伟;李传友;;加强实验室管理,培养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J];基础医学教育;2016年10期
10 李中凯;张慧琴;;专业学位硕士生的环境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山东工会论坛;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袁本涛;王传毅;胡轩;冯柳青;;我国在校研究生对国际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的贡献有多大?——基于ESI热点论文的实证分析(2011~2012)[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年02期
2 王钰;康妮;刘惠琴;;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2期
3 沈岩;康妮;刘惠琴;;工程教育认证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03期
4 王孙禺;孔钢城;雷环;;《华盛顿协议》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借鉴意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莲芳;艾力·斯木吐拉;陈建;张晓宇;洪波;;新疆工程硕士招生现状及原因对策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我校与胜利油田签订1999年培养工程硕士协议书[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3 赵颖娣;鲁聪达;计时鸣;潘立;;工程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高教与经济;2005年02期
4 代君;;工程硕士应注重工程技术的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4期
5 上官剑;;中美两国工程硕士课程模式的比较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6期
6 彭国华;高思炜;;加强过程管理 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J];中国地质教育;2007年01期
7 凌红;;工程硕士信息素养课程建设的探讨[J];现代情报;2008年09期
8 洪韬;朱宁洁;刘建伟;;我国工程硕士招生现状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刘建秀;汤富强;郑民欣;宁向可;;工程硕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教育与现代化;2009年03期
10 翟青春;高霁;;浅谈产学研模式下工程硕士的培养[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建伟;苏东林;孙则怡;张有光;;工程硕士招生与培养方法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文;王建荣;;相同领域工程硕士群体论文分析与评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论文[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3 张丽霞;罗尧成;;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思考[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张昊;;教育创新的形式与内容[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5 杨云川;王新颖;;兵器工程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丽丽;甘肃两所高校新增10个工程硕士领域[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2 姚健;培养工程硕士的几点体会[N];新清华;2006年
3 记者 李欣瑶 通讯员 王立宗;兰州交大新增3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N];甘肃日报;2010年
4 记者 姬恒飞;银川市计划用3年时间培养150名工程硕士[N];银川晚报;2010年
5 记者 范文波;湖南联通开办工程硕士课程进修班[N];人民邮电;2011年
6 霍建伟;江苏大学再添5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顾佳怡;南京首批71名职校教师攻读工程硕士[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8 记者 东海邋通讯员 顾盛杉;姜堰开办环境工程硕士进修班[N];泰州日报;2007年
9 通讯员 韩宝志 记者 翟帆;天大工程硕士“订单”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通讯员 陈兴风 洪大鹏 田志轩;“螺旋式”培养高水平工程硕士[N];中国教育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蔚;全日制工程硕士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缪文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梦娇;强化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黄玲莉;基于胜任力模型视角的校外导师指导行为与工程硕士实习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杨诚;基于企业需求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吴磊;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习成果评估体系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郝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与启示[D];东北大学;2011年
7 邢娟;校企合作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8 纪照华;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9 胡凤池;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李智;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79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579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