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往和沟通的。人与人之间传递和交换思想观点必须通过沟通才能够完成。以引导和培育社会成员形成正确思想观念为主要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一种沟通活动,双方通过这个活动完成教育目标,达成观念上的一致。然而,在教育者实际的施教过程中,仍以单向式的教育过程为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缺乏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因此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借鉴了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并且结合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以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了沟通障碍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应对的策略。文章一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基础理论。这一部分是文章研究的基础,在对一些相关概念梳理和解读的基础上,最终引出了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障碍,并将此作为一个专门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以便文章的研究更为清晰和严谨。除此之外,这一部分还具体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理论依据、包含的要素以及所具有的不同特点。第二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的障碍。这一部分的内容是文章的核心与关键,在此将教育者与大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障碍划分成认知性障碍、观念性障碍和技术性障碍,并对每一障碍都进行了具体分析,其中观念性障碍对沟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第三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障碍的成因分析。该部分针对沟通中存在的障碍,分别分析了认知性障碍的成因、观念性障碍的成因和技术性障碍的成因,此部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分析障碍的成因是为了提出化解的对策。第四部分:化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障碍的对策。该部分根据上文中沟通障碍的成因分析,从树立科学的沟通观念、培养良好的沟通素质、提高沟通的应用技术这三个方面为沟通实践指出了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4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基础理论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相关概念
(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理论依据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要素及特点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的障碍
(一)认知性障碍
(二)观念性障碍
(三)技术性障碍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障碍的成因分析
(一)认知性障碍的成因
(二)观念性障碍的成因
(三)技术性障碍的成因
四、化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障碍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沟通观念
(二)培养良好的沟通素质
(三)提高沟通的应用技术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丽;;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理论和方法的回顾与思考[J];前沿;2015年05期
2 段颖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沟通“微”机制建构[J];教育评论;2014年11期
3 范孟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年07期
4 陶玮;;“微”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创新探微[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02期
5 诸葛福民;姜瑞学;;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价值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15期
6 朱惠娟;;“微”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创新探微[J];理论导刊;2013年07期
7 雍楚婷;张景书;;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渠道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年04期
8 谷佳媚;;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关系的本真[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9 张爱萍;;认同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养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3期
10 林伯海;周至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主体性的要素构成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小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2 喻俊娇;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障碍及其化解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夏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石立美;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及其优化策略[D];西南大学;2008年
5 余斐;传播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李雯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刘明月;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刘红琴;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
1600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600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