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职业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与构建
本文选题:工程硕士 + 职业胜任力 ; 参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05期
【摘要】:基于已有的文献研究、关键事件访谈及专家讨论的结果,初步确定了工程硕士职业胜任力的测量题项。在此基础上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工程硕士职业胜任力模型,包括业务处理能力、沟通与建立关系、学习与创新、职业道德、个性品质、客户服务导向六个维度,共计27个要素。通过开展职业胜任力自我评价发现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习与创新维度及客户服务导向维度自评结果分值偏低。本研究结果为高校深化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ult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key event interviews and expert discussions, the measurement items of engineering mast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were preliminarily determined.On the basis of thi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model of engineering master, including business processing ability, communication and relationship building,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professional ethics, personality quality, etc.Customer service oriented six dimensions, a total of 27 elements.Through the self-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cores of self-evaluation results in the dimension of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nd the dimension of customer service orientation of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were on the low side.The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engineering master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广州大学;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高教管理重点项目“基于职业胜任力导向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2015SGZ15) 广东省教育体制综合改革专项资金项目“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K3150030)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晓东,宋淑敏;如何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J];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07期
2 梁茜,段全安;把握特点,严格要求,精心培养工程硕士[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3 秦荣,张文修;发展调节机制是工程硕士质量保证的基本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05期
4 颜兆林;;工程硕士研讨式教学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年04期
5 范素娟;王燕春;童瑞娟;金惠芹;刘勇弟;鲁军;;量身定制 确定工程硕士课程体系[J];化工高等教育;2007年01期
6 夏显波;邹洋;张薇;;工程硕士校外导师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
7 王莲芳;艾力·斯木吐拉;陈建;张晓宇;洪波;;新疆工程硕士招生现状及原因对策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蒋恒;;面向企业 培养工程硕士[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8年05期
9 王子成,徐仁林,赵璞;关于培养工程硕士的几点认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10 ;我校与胜利油田签订1999年培养工程硕士协议书[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建伟;苏东林;孙则怡;张有光;;工程硕士招生与培养方法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文;王建荣;;相同领域工程硕士群体论文分析与评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论文[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3 张丽霞;罗尧成;;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思考[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丽丽;甘肃两所高校新增10个工程硕士领域[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2 姚健;培养工程硕士的几点体会[N];新清华;2006年
3 记者 李欣瑶 通讯员 王立宗;兰州交大新增3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N];甘肃日报;2010年
4 记者 姬恒飞;银川市计划用3年时间培养150名工程硕士[N];银川晚报;2010年
5 记者 范文波;湖南联通开办工程硕士课程进修班[N];人民邮电;2011年
6 霍建伟;江苏大学再添5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记者 东海邋通讯员 顾盛杉;姜堰开办环境工程硕士进修班[N];泰州日报;2007年
8 通讯员 韩宝志 记者 翟帆;天大工程硕士“订单”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通讯员 陈兴风 洪大鹏 田志轩;“螺旋式”培养高水平工程硕士[N];中国教育报;2013年
10 施亚玲 杜娟;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求发展[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缪文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梦娇;强化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黄玲莉;基于胜任力模型视角的校外导师指导行为与工程硕士实习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杨诚;基于企业需求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吴磊;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习成果评估体系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郝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与启示[D];东北大学;2011年
7 邢娟;校企合作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8 纪照华;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9 胡凤池;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李智;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60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760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