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老年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18-04-25 13:29

  本文选题:形成性评价 + 老年护理学 ; 参考:《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年11期


【摘要】:目的:了解形成性评价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索和建立科学合理的老年护理学学业成绩评价体系。方法:选取2013级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1班56名同学设为试验组,2班58名同学设为对照组。1班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和评价,2班采用传统终末式教学评价。教学过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课程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212.93±16.23)高于对照组(197.79±11.99),(t=5.68,P0.00),试验组对课程的授课方式、教学安排、师生互动、考评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对课程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geriatric nursing, to explore 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geriatric nursing. Methods: 2013 grade nursing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56 students in class 1 were set up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58 students in class 2 were set up as control group.1 by formative evaluation.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evaluation, the 2 class adopts the traditional final teaching evaluation. After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curriculum a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12.93 + 16.23)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97.79 + 11.99), (t=5.68, P0.00). The satisfaction of teacher and student interac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mative evaluation can help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us improve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作者单位】: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基金】: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多学科医护团队压疮防治的建设与管理”(编号:150087)
【分类号】:G642;R4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明华,汪娩南;论护理学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J];九江医学;2001年03期

2 杨荣,唐红英;历年护理学论文数量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05期

3 许虹;;香港理工大学继续护理学教育的特点与借鉴[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年08期

4 皮雪花;;护理学教材建设主要争论之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年22期

5 王媛媛;王瑶;;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成为全国首批护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2年12期

6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祝贺我校获批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J];全科护理;2013年04期

7 沈莉,唐玉平;开展继续护理学教育工作的体会[J];广西医学;2000年04期

8 刘智英,靳红;对继续护理学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年05期

9 韩彩娟,林玉莲,张启培,马侠;网络化循环式继续护理学教育方法的探讨[J];当代护士;2000年04期

10 金瑷瑛,田秀凤,刘敬凡,金虹;迎接知识经济时代不断深化继续护理学教育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宏玉;;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的建设[A];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3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2 高凌;任利华;;护理学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A];河南省护理学会临床护理师资培训暨护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3 蒋培余;袁义厘;王燕红;李新乐;邵华;;独立学院护理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沈勤;孙秋华;;我国部分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现状研究[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李克燕;冯玉荣;宋葆云;;继续护理学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王定妹;康金凤;;继续护理学教育调查的启迪[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辛春兰;;当前我国护理学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应对策略[A];2013年河南省中医护理学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顾怡蓉;;我院开展继续护理学教育的实践和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2006年“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9 吴秀卿;;浅谈护理学专业素质教育与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姜华;陈素文;卢惠琳;;基层医院护士继续护理学教育需求调查与对策[A];全国护理行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倩倩邋戴劲松;护理学:“伺候人”的专业逐渐走热[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记者王丹 罗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护理学组成立[N];健康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燕;中、英、美大学护理本科专业课程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井磊;护理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严姝霞;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郝艳青;基于柯氏模型的继续护理学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3年

4 张淑萍;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5 乔楠;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继续护理学教育需求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张琳;应用Delphi法确定护士灾难护理学课程设置内容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7 娄方丽;晋京两地148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8 关持循;辽宁省高等院校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D];辽宁医学院;2011年

9 王彦云;护理学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陈燕华;中美护理本科专业课程理论及实践部分设置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01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801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7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