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7 00:44

  本文选题:生态系统 + 失衡现状 ; 参考:《江南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是由彼此联系的不同因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是回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的逻辑产物。然而当代,转型期间的中国面临着社会格局多元化、价值取向主体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等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必须紧贴时代发展潮流,优化系统运行机制,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教育生态学、系统科学理论和生态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现状以及优化路径。以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常州大学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深入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分析了分析当前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从生态系统内部系统来说,主要存在着受教育者主体地位不明显、教育双方联系不密切、教育内容缺乏整合性和前瞻性、教育方法单一等问题;从外部系统来说,主要存在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学校与社会信息交流不够通畅、教育合力机制尚未建成等问题。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现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失衡的归因,主要包括受教育者的差异性没有得到重视、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虚拟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社会要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等,良性互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机制尚未健全。本文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的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角度出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进行合理优化。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内部系统角度,强调优化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营造双向交流的主客体良性互动关系;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外部系统角度,优化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实现三者关系的协调均衡发展。此外,基于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的“非意识形态性”,强调优化网络系统,营造良好的虚拟生态环境。
[Abstract]: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logical product which is composed of various factors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 It is a logical product to respond to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cess .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mbal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the author furth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imbalance , including the difference of the educatees , the influence of the virtual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ocial demand and the individual demand .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external system ang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the harmonious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environment , family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s optimized . In addition , based on the " non - ideological nature " of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 emphasis is placed on optimizing the network system and creating a good virtu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绍峰;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3期

2 郝贺;正确发挥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5期

3 杨忠革,于冰;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S1期

4 韩映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带动人文教育[J];江苏高教;2000年03期

5 王颖辉;浅谈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6 吕绳振;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方面[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7 姚红光;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8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挑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朱勋春;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王泽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点思考[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文泰;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2 陈潜;陈均宝;;对“大学生村官”上任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3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周加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5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熊继文;;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正铭;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N];广西日报;2005年

2 解放军报记者 董强 本社记者 曹智;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00年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年

4 王天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与量[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创造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6 张弛 周奔;喜看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格局[N];解放军报;2007年

7 陈锐邋特约记者 唐向东;总后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N];解放军报;2007年

8 张瑞霞;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首府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 马奇柯;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张荣邋记者 夏洪青;二炮某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服务[N];解放军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英;解构大众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大学;2008年

2 姜文静;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保;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领域的拓展[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4 郑建松;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志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学术性[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巫阳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董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国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马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及其实现[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72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072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e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