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论析

发布时间:2018-07-03 00:41

  本文选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 价值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被作为对人们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教育形式。新时期,相较于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受到学者们更加广泛的关注,并不断地深入发展起来。其中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与人之间所产生的积极的效益关系,能够对人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不仅是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依据的问题的回答,也是从“价值”角度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所做出的思考。然而目前学术界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问题研究的较少,并且已有的成果还存在着系统化程度不高,深入程度不够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探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指出了价值实现的路径,通过这些路径的实施,其价值能够顺利实现。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文本研究的开展,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促进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整篇文章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指出了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写作的意义,同时梳理评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介绍文章的写作思路并说明文章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主要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涵义、基本要素、理论依据三个方面,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理论做出解读,从宏观上把握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第三部分,从微观角度出发,主要从目的价值,评价标准,形式价值三个方面分析解读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构成,从而阐述其丰富的理论内容。第四部分,坚持问题导向,分析指出影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因素,进而发现其价值实现过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坚持从实践角度出发,在前四部分的基础上,以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为中心,从三个方面提出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education for people to carry out political,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omina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Reces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and has been developing in depth.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not its base. It is not only the answer to the problems of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ces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the reflection on the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However, the academic circles are recessive thinking 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he value of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still exist the problem of low degree of systematization and lack of depth.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value of the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ath of the value realization deeply, and the value can be smooth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paths. The author hopes to be able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research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xt research,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whol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the analysis points out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writing, and reviews the comments. In the second part,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value of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terpreted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basic meaning, basic elements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Reces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grasp the University from the macro level. The value of Reces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hird part, from the microscopic point of view,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purpose value,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form valu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value composition of the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us expounding its rich theoretical content. The fourth part, insisting on the question orientation, analyses and points 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Reces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ifth part, 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 four parts and taking the value subject and the value object as the center,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Reces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in the university is put forward in three aspects.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跃宏,王丽红;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艺术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10期

2 宋绍峰;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3期

3 郝贺;正确发挥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5期

4 杨忠革,于冰;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S1期

5 韩映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带动人文教育[J];江苏高教;2000年03期

6 王颖辉;浅谈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7 吕绳振;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方面[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8 姚红光;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9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挑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朱勋春;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文泰;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2 陈潜;陈均宝;;对“大学生村官”上任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3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周加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5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熊继文;;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正铭;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N];广西日报;2005年

2 解放军报记者 董强 本社记者 曹智;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00年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年

4 王天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与量[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创造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6 张弛 周奔;喜看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格局[N];解放军报;2007年

7 陈锐邋特约记者 唐向东;总后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N];解放军报;2007年

8 张瑞霞;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首府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 马奇柯;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张荣邋记者 夏洪青;二炮某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服务[N];解放军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英;解构大众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大学;2008年

2 姜文静;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保;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领域的拓展[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4 郑建松;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志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学术性[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巫阳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董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国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马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及其实现[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91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091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0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