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学科技园空间扩散路径与运作机制——基于社会资本参与的视角
本文选题:国家大学科技园 + 空间扩散 ; 参考:《中国高校科技》2017年11期
【摘要】:社会资本引入是解决当前国家大学科技园扩散发展资金瓶颈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情境下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空间扩散模式及成长路径,从母园三方合作层、分园管理层、分园执行层、分园保障层四个维度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空间扩散的运作机制进行详细阐述,有利于解决国家大学科技园运作公益性和社会资本逐利性之间的矛盾,保障空间扩散的顺利实现。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social capital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bottleneck of the diffus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Actively explore the spatial diffusion model and growth path of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capital participation, from the mother garden tripartite cooperation layer, divided into garden management, sub-garden executive layer,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space diffusion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four dimensions, which is helpful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ublic welfare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nd the profit driven by the social capital, and to guarantee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the space diffusion.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京银行六合支行;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滞周期、市场创新绩效动态测度与三级科技经费配置结构优化研究”(71303234) 教育部科学技术战略研究课题“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5ZC13) 江苏省333人才项目“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合作创新的嵌入层次、协同度及对绩效影响研究”(BRA2016285) 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建设”(2015GH601571)
【分类号】:G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玉新;王方;李华;秦伟光;;大学科技园综合评价与发展路径选择的三阶段GRA方法[J];科技与经济;2017年03期
2 党建民;王玉珠;叶靖雅;邹鸿辉;;基于新常态下功能需求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J];技术经济;2017年05期
3 林同智;黄亚冰;黄翔;方亮;张海林;;“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大学科技园发展新思路[J];大众科技;2017年02期
4 李轶;;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策略[J];中国高校科技;2016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颖;基于利益博弈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党建民;杨玉兵;王玉珠;邹鸿辉;;国家大学科技园空间扩散路径与运作机制——基于社会资本参与的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7年11期
2 周小虎;毕轲;;创业生态系统对海归创业人才效能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J];技术经济;2017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倩;大学在大学科技园中的角色选择与功能定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新明;张勇;梁海霞;;大学科技园人才培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6年04期
2 沈瑾秋;陈艳;;基于区域共建的大学科技园模式研究——以盐城大学科技园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16年07期
3 孟新;胡汉辉;;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系统的构建及其实现评价[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4 穆亚荣;;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发展策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年27期
5 樊永德;杨菲;全绍华;;大学科技园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6 赵中建;卓泽林;;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创业系统中的路径探究——基于美国商务部《创新与创业型大学》报告的解读与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08期
7 夏英;张勇;贾芳;高敏;;大学科技园: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8 曹辉;刘临;谢辉;张武军;;论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评价——以北京地区大学科技园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4年07期
9 樊奇;王永健;;太仓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4年02期
10 张勇;刘婵;贾芳;;大学科技园孵化绩效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3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大学科技园是最活跃的创新基地[J];中国电子教育;2000年04期
2 范德清,施祖麟,罗建北,安红平,罗茁;中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几个问题(上)[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07期
3 范德清,施祖麟,罗建北,安红平,罗茁;中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几个问题(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08期
4 ;武汉大学科技园隆重奠基[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0年04期
5 ;中国将建百个大学科技园[J];教学与管理;2000年11期
6 ;中国大学科技园协会第一次筹备会议纪要[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01期
7 胡熙华,聂华;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与对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唐良智;大学科技园发展研究[J];长江论坛;2001年02期
9 杨留印,聂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园被定为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7期
10 陈劲,张平,尹金荣,王绳兮,葛朝阳,胡建雄;中国大学科技园建园与运作模式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沁平;;大胆探索 注重创新 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上新台阶[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周诚君;洪银兴;;大学科技园:制度、环境与发展[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0年年会暨“知识经济与政府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范德清;;关于发展大学科技产业的若干意见和建议[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黄丽华;;大学科技园创新主体研究[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岩;;地方建立大学科技园的思路[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6 宋宝安;;加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促进贵州大学科技跨越式发展[A];贵州省第二届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曲绍卫;韩晨光;;论我国大学科技创新的经济价值——基于2000年以来科技成果的统计与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赵旭;周彦霞;;大学科技城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与实现[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严全治;马艳红;;美国大学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性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致谢[A];第七届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推动大学科技园事业再上新台阶[N];科技日报;2003年
2 陈晓春;我省新增两个国家大学科技园[N];新华日报;2010年
3 黄松光 王小草;温州市大学科技园 通过省级认定[N];温州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苗家生;用新观念新举措建设大学科技园[N];光明日报;2001年
5 记者 吴明亮;校地合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园[N];南京日报;2012年
6 沈阳大学政法学院 张卓群 李庆杨;大学科技城具有科学导向功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邓淑华;上海大学科技园:多措并举推进产学研合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樊成琼;国家大学科技园 贵州实现零突破[N];贵阳日报;2014年
9 戚海燕;北京新添4个国家大学科技园[N];北京日报;2003年
10 范德清 施祖麟;大学科技园的创新网络[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万里;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及治理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赵旭;产业哲学视域下的大学科技城科技转化功能探析[D];东北大学;2013年
3 黄亲国;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韩春民;大学科技园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建侠;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霞萍;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大学科技园[D];山西大学;2010年
3 黄庆国;我国大学科技园制度创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巍;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张芳喜;我国大学科技园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薛建鹏;农业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尹金荣;大学科技园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韩野;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模式与政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9 陈颐;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10 蒋慧敏;大学科技园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16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11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