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跨校类别恒等性研究
本文选题:高校体育教师 + 胜任特征 ; 参考:《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目的:考察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建立并检定基底模型,进一步进行测量恒等性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采用行为事件访谈与胜任特征建模相结合的范式,构建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运用团体焦点访谈、测验编制、第2校标样本评价等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进行了专家效度、构想效度、同时效标效度的验证。在此基础上,分别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和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跨校类别恒等性检定。结果表明:1)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包括8个因子:教学策略、批判思维、创新、成就、专注、逻辑分析、尊重和社会服务意识;2)焦点访谈专家效度、构想效度和同时校标效度三重检验表明,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效度较为理想;3)《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问卷》具有较好的跨校类别恒等性,可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具,亦可为相关教师自评自励之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mpetence of P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stablish and verify the basal model and to further study the measurement identity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 Using the paradigm of behavior event interview and competency modeling, the competency model of P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group focus interview, test compilation and sample evaluation of the second school standard, the expert validity, conception valid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ompetency model of P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verified. On this basis,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aken as the objects of investigation to verify the identity of cross-school catego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etency model of P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es eight factors: teaching strategy, critical thinking, innovation, achievement, concentration, logical analysis, respect and social service consciousness. The triple test of conceive validity and simultaneous school standard validity shows that the validity of PE teachers' competency model is ideal (3) < PE teacher competency questionnaire > has good cross-class identity and can be used as a research tool in related fields. It can also be used for self-assessment of teachers.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
【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0410573)
【分类号】:G807.4;G6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卢三妹;朱石燕;;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研究[J];体育学刊;2012年02期
2 祝大鹏;;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建构[J];体育学刊;2010年11期
3 邱芬;姚家新;;我国专业教练员胜任特征模型、评价量表的建立及测评研究[J];体育科学;2009年04期
4 牛端;张敏强;;高校教师职位O*NET工作分析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5期
5 刘鎏;王斌;;我国专业体育教练员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年03期
6 时勘;;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7 王昱;戴良铁;熊科;;高校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J];高教探索;2006年04期
8 连榕;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心理特征的比较[J];心理学报;2004年01期
9 时雨 ,仲理峰 ,时勘;团体焦点访谈方法简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贲月;;电力信息通信公司技术管理人才胜任力模型[J];经营与管理;2017年01期
2 张璐;;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特征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6年24期
3 韩玮;杨林伟;刘村民;桑丽君;;基于DEMATEL和前景理论的高校教师岗位胜任能力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4 李强;谭燕秋;陈哲;;江苏省“金牌教练员”胜任力特征[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6年04期
5 朱晓嘉;;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信念与实践对比分析——以南京市不同类型高校个案研究为例[J];文化学刊;2016年11期
6 孟文;邓国庆;;高校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及其实证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年12期
7 李德新;钟沛芳;;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6年32期
8 魏海雁;;中学体育教师胜任特征研究综述[J];新课程(下);2016年09期
9 杨小宁;;特殊体育专职化教育质量的绩效考核[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26期
10 陈鑫;郑伟;王建荣;;护理岗位胜任特征模型发展现状及研究趋势[J];护理研究;2016年2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大鹏;;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建构[J];体育学刊;2010年11期
2 刘叶云;李雪;;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3 黄瑞霞;;体育教师教学胜任力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年06期
4 刘哲;;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的胜任特征[J];内江科技;2010年01期
5 张长城;;福建省中学体育教师胜任特征及其现状的调查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方配素;徐淑斐;;论高校体育教师心理教育胜任素质的构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7 童成寿;;中小学熟手型英语教师素质模型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年03期
8 周小敏;;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及指标评价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王沛;陈淑娟;;教师从教质量标准——教师工作胜任特征及其模型建构理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李玉华;林崇德;;国内外教师胜任力研究比较及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亚琴;刘凌;王剑;;效度概念一元化的发展述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11期
2 高怀勇;刘峰;戢焕奇;;语言测试构念效度理论:发展、贡献与挑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王铮;;试题与考生质量的效度评估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9年02期
4 李朝旭,李竹琴;论心理学构念及其测量效度的估计[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5 张力为;效度的正用与误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张宝钧;传统效度理论与统一构件效度的比较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束顺民;;关于我国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效度评估的几个问题[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刘万伦;;对测验的构念效度的理解[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胡中锋;莫雷;;心理与教育测量中效度理论的重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朱玉婷;;质的研究中效度问题探讨——以《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一位辍学学生的个案调查》为例[J];理工高教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凌;孙亚琴;;效度概念一元化的发展述评[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刘润香;戴海琦;黄雅婷;;情景判断测验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古丽扎伯克力;辛自强;;地方依恋量表的修订及其在维族大学生中的应用[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4 王家祺;刘红云;;认知诊断试卷中Q阵的效度验证及改进研究:以圆柱与圆锥单元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徐琳;梁孟华;;提高大学英语试卷信度和效度之我见[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6 李广洲;张冬梅;;关于概念图测验效度的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李德忠;王重鸣;;考生能力模式与公文筐测验构思效度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吴云云;王艳男;郭苗;高峰强;;小学生羞怯量表的编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鲍勇;谢青;汤宜婷;丁旭;;中国版通用型ICF评定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的初步测定[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10 萨其尔;;绿色公共领域下的媒介效度——兼论社会治理下媒介在公共领域建构中的角色[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潘启雯 通讯员 戴勇;加强大规模考试中有关效度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田宝宏;卢梭的《爱弥尔》是教育研究成果吗?[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王淑娟 张建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项目正反向表述影响心理测验效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应注意考核结果的分析与应用[N];中国工商报;2003年
5 宁波日报社 张伟方 翁杰;在抗灾救灾报道中拿捏“时效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汪顺玉;语言测试构念效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李现红;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的概念框架建立及评定工具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晓宇;效度理论的变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2 吴宇飞;中文版布罗塞特暴力风险评估量表的效度和信度检验[D];河北大学;2015年
3 董山川;大学生消费品-自我联结问卷编制[D];西南大学;2015年
4 李维;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接受效度的重要影响因子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李振;提高A企业人员甄选信度和效度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6 闫甜甜;中文版压疮愈合状态评价及分类量表DESIGN-R的信效度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7 林道武;大学生内心平静量表的信效度检验[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8 伍春艳;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编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周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报告结局”中医评价量表的应用与考评[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麦茵;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与托业桥考试的效度对比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17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117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