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美国合作教育认证制度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12-24 21:17
【摘要】:合作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服务国家战略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和"新工科"建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合作教育认证制度是专门针对美国的合作教育而建立和完善起来的质量保障制度,在促进美国合作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其质量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推动我国目前急需强化的校企合作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美国合作教育认证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美国合作教育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合作教育认证标准、合作教育认证组织体系、合作教育认证程序等4个方面,以及提出对构建中国合作教育认证制度的启示,旨在促进和推动符合中国国情的合作教育认证制度的建设。
[Abstract]:Cooperativ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whic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level talents needed for serving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subjects". The United States cooperative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system is a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specifically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ducation which is in urgent need of strengthening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way.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the certification organization system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Four aspects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procedure and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ooperative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system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mot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基金】: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咨询研究项目“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教育国家政策研究及对我国的政策建议”(2015-XY-3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9.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昕;冯兴杰;韩雁;;卓越计划高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32期

2 林健;彭林;;美国合作教育认证制度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04期

3 韩奕;李新华;许薇;郝凌云;;依托行业背景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以材料科学与工程(视光材料与应用)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25期

4 钱静;卢立新;王利强;唐亚丽;;Co-op教育模式与工程人才培养[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12期

5 林健;;新工科建设: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03期

6 栾广宇;李爱传;李琳;;高校电气工程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年16期

7 王莹;冷雪;宋囡;杜莹;谷丽艳;贾连群;;探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模式,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J];基础医学教育;2017年05期

8 孙兆泽;;高等职业校企联合培养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年20期

9 刘立柱;陆以杉;董丽敏;翁凌;康福伟;;地方院校材料专业“产学研用”多渠道协同培养创新创业特色人才探索[J];高教学刊;2017年09期

10 殷灿彬;;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2017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2 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4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5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6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华东;美国合作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10期

2 沈云慈;;市场经济视角下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其化解[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Z3期

3 金含芬;美国的合作教育[J];外国教育动态;1981年06期

4 蒋尚信;蔡德福;夏少白;;一年三学期学工交替“合作教育”学制的试点[J];上海高教研究;1990年01期

5 夏天阳;深化合作教育的几点思考[J];电力高等教育;1991年04期

6 杨士勤;积极开展合作教育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高等教育学报;1991年01期

7 钱道中,陈全福,杨德和;合作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1年03期

8 夏天阳;;试论合作教育[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9 张林丹;蒋尚信;;“合作教育”初探——校厂结合、学工交替、双向育人[J];大学化学;1991年05期

10 黄达人;刘伟民;;合作教育并非“必由之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青邋杨士龙;加拿大:“合作教育”打造大学生就业“直通车”[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2 赵青邋杨士龙;加拿大合作教育打造就业“直通车”[N];经济参考报;2007年

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 汪泓;创建现代特色大学的战略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4 华凌;先试深浅后跳水[N];科技日报;2008年

5 白勇;合作教育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带来启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记者 廉维亮;加强校企合作缓解大学生就业难[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温源;合作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成功模式[N];光明日报;2002年

8 记者  沈祖芸;“工作学期” 攒足过硬本领[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就业之路,该如何铺就?[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葛生;他们如何为大学生就业搭桥[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2 林木;美国高校合作教育支持系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梦;理论与实践融合: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4 韦松;高校家校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5 陈莹;有效的大学—中小学合作个案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陈超;武汉城市圈产学研合作策略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年

7 王琳;研究型大学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艳丽;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及其合作模式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9 吴勇;我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林琦芳;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90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390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7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