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从“立法者”到“阐释者”: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生成逻辑及现代转变

发布时间:2019-05-15 21:33
【摘要】:大学教师从事的职业本质上是学术职业,其被赋予了高深知识传承、创新与应用等使命并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从高深知识与国家或社会权力的关系来看,大学教师在历史进程中经历了萌芽意义的“立法者”和“阐释者”角色交替出现并于近代社会确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立法者”角色,从而对近现代大学教师及其职能履行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社会,由于社会转型、主导世界观以及知识生产方式等的变化,大学教师职业角色发生了由“立法者”向“阐释者”的转变,虽然两者并非绝对的替代关系,但前者逐渐弱化而后者逐步由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社会的“中心”。该角色转变使得大学教师的“知识与权力”关系模式、职业价值取向以及大学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现代大学教师职业角色转变更多是在内外环境影响下功能和存在方式的变化,无论角色如何变化,高深知识仍是大学教师职业角色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育人为本的教育者角色仍是教师最为核心和本质的职业特征。
[Abstract]:The profession engaged in by university teachers is essentially an academic profession, which is entrusted with the mission of inheriting advanced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and plays a specific rol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vanced knowledge and state or social power, university teachers have experienced the alternation of the roles of "legislator" and "interpreter"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and established the role of "legislator" in the modern society. Thus, i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modern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their functions. In modern society, due to the change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dominant world outlook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mode, the professional role of university teachers has changed from "legislator" to "interpreter", although the two are not absolute substitutes. However, the former gradually weakens, while the latter gradually changes from the "edge" of society to the "center" of society. The change of role has brought about great changes in the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knowledge and power, the ori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valu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Therefore, we must objectively realize that the change of professional role of modern university teachers is more due to the change of function and mode of existenc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no matter how the role changes. Advanced knowledge is still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role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the role of educator is still the most core and essential professional feature of teachers.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部;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
【分类号】:G64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媛;;我国大学教师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卢乃桂;;追求卓越、制度建设与大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孟繁玲;袁孟红;李登新;;东华大学教师分类管理实践[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马立红;曲艺;刘明耀;;国外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特点与启示[A];教育科学的探索——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研论文集[C];2013年

5 李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性别和年龄差异[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兆吉;;大学教师的威信及师生关系[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7 贺卫方;;关于停招硕士生事答批评者[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8 陈伟;;从牧师到教师:英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变革——以十九世纪的牛津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杜屏;李琳琳;;大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分析——基于3所“985”高校的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治中;;掌握信息技术是21世纪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晏扬;大学教师的待遇真的“太差了”?[N];深圳商报;2010年

2 湖北 刘凯玲;大幅提高工资并非佳境 建立大学教师退出制度尤重[N];中国商报;2010年

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 刘尧;作为学者的大学教师[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中国学生太多,,美大学教师培训“叫对名”[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5 中国人民大学 刘东风;影响大学教师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安徽财经大学教授 李永山;知识经济呼唤高素质大学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顾海良邋田豆豆;不应片面追求大学教师“博士化”[N];人民日报;2007年

8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王海威邋刘元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大学教师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9 赵培源邋记者 张守帅;大学教师企业职工互换角色[N];四川日报;2008年

10 华南理工大学 张振刚;大学教师的三个境界[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冲;大学教师知识效能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陈金凤;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论[D];西南大学;2010年

4 唐忠阳;基于公平偏好评估的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契约设计[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缪榕楠;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宛;美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向度的历史考察(二战后~199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方明军;大学教师隐性激励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曾晓娟;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栋娟;大学教师的文化使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兴亚;当代大学教师角色困境及其解决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素娜;英国、中国大学教师发展体系与特色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章小梅;大学教师服务学生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罗婷;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靳宇倡;大学教师工作枯竭状况及相关因素[D];清华大学;2006年

7 王中奎;美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强;大学教师—学校匹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韩小敏;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特点解析及构建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雷玉;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77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477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b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