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公平的一个解释:机会平等、配置有效与增长均衡
发布时间:2020-04-02 01:10
【摘要】: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要素。研究生教育公平作为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首要德性,如何界定研究生教育公平、如何测量研究生教育公平、如何促进研究生教育公平,这关乎研究生教育改革成功推进,关乎国家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关乎国家竞争力全面提升。鉴于此,本研究:根据正义理论、生产理论与博弈理论等相关公平理论,构建研究生教育公平理论——逻辑起点;搜集研究生教育资料、数据,测量我国研究生教育公平程度——核心要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研究生教育公平的对策与建议——价值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研究生教育公平理论构建。(1)研究生教育平等,实质是研究生教育机会平等,机会不平等可归因为基于考生出身的偏倚或歧视。(2)研究生教育有效,是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其存在技术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与规模效率变化三个主要来源。(3)研究生教育均衡,出现在研究生教育“产出”的需求等于供给之时,研究生教育消费者与生产者双方都是合意的——对此“产品”“支出”或“收入”都感到满意。(4)研究生教育公平,是平等、有效及均衡三者和谐统一的关系状态,机会平等是公平的基础和前提,配置有效是公平的重要价值取向和实现手段,增长均衡则为使命和目标;原则体系,平等原则、差异原则与补偿原则分别为第一、第二与第三原则。第二,研究生教育机会平等实证分析。(1)研究设计,建立“三招生维度”分析框架,样本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方法是森的贫困指数。(2)研究结果,专业学位不平等程度高于学术学位,全日制不平等程度与非全日制相近,自然科学不平等较人文社科更严重。(3)结论分析,歧视对机会不平等贡献较小,偏倚是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同等学力群体报考机会缺失为机会不平等的主要表现,其次是只招收推免生这一特定群体形成的教育特权。第三,研究生教育配置有效实证分析。(1)研究设计,建立“三学科领域”分析框架,样本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方法是SE-DEA、Malmquist指数。(2)研究结果,人文社科综合效率较高、生产率有所下降,自然科学综合配置有效、生产率略有上升,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整体综合配置高效、生产率持续上升。(3)结论分析,综合有效为资源投入不足驱动的“假性有效”、综合无效是由产出不足及投入冗余共同制约的“纯粹无效”,生产率上升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提高与规模收益递增驱动的“周期性、内涵式与外延式综合上升”,生产率下降则是技术退步、纯技术效率下降引致的“周期性、常态式综合下降”。第四,研究生教育增长均衡实证分析。(1)研究设计,建立“三学科领域”分析框架,样本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方法是随机前沿分析。(2)研究结果,人文社科均衡程度较低、上升幅度明显,自然科学失衡状况严重、改善效果有限,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整体不均衡程度高、下降幅度较小。(3)结论分析,培养的国家科学基金获得者、发表的学术论文这两类产出对收入有显著影响;不均衡效应与生产要素、生产率变化均呈现显著负相关性,经费支出与技术变化对不均衡效应影响强度最大。第五,促进研究生教育公平的对策与建议。(1)研究生教育机会平等的实现策略:避免偏倚招生,增设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院校;消除歧视观念,规范编制研究生招生简章目录。(2)提高研究生教育配置效率的对策:强化产出导向,控制研究生教育规模过度扩张;完善科研设施,提高研究生教育治理管理能力。(3)实现研究生教育均衡增长的建议:重视社会服务,保障研究生教育卓越产出供给;加强经费投入,缩小研究生教育科研水平差距。
【图文】:
要素的生产率测量。逡逑效率和生产率相关,但它们的含义并不相同,为阐述二者的区别,现考察一逡逑种投入(X)与一种产出(y)的生产过程。在图3.1中,,y邋=邋/0)表示生产前沿逡逑(或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确定投入产出关系,生产前沿表示在投入既定的条逡逑件下,一个生产者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反映的是当前的技术水平。若生产者处逡逑于生产前沿上,那么此时该生产者是技术有效的,若处于生产前沿之下,则为技逡逑术无效。A点、C点为技术有效点,B点、D点为技术无效点。位于D点的生产逡逑者是无效的,因为从技术上来说,它能够增加到C点所处的产出水平(y2)而逡逑无须增加任何投入逡逑1—逡逑yn逦逦j逦逦逦逦逡逑0逦xa(xb)逦xc(xd)逦X逡逑图3.1生产前沿、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最优栛逡逑接下来阐明效率与生产率的差异。由生产率定义可知,生产率为单位投入的逡逑产出,反映在图3.1中,对于任意一点,其生产率则为通过该点的斜率,g卩y/x。逡逑如果一个生产者从D点移动到C点
以上并未考虑时间因素。当比较不同时期间的生产率时,生产率变动也可能逡逑由另一原因一一技术变化——引起。生产率的升高或降低表现为生产前沿的上升逡逑或下降。如图3.2,时期0的生产前沿y<)邋=邋/。0)下降到时期1的生产前沿=逡逑AO),从技术上来说,时期1对应的每一种投入水平,所有生产者的产出都比逡逑时期0更少,这反映的是技术退步,现实情况中生产者的生产设备或平台随着使逡逑用时间延长造成的性能下降可作为一个事例;时期1的生产前沿=A(X)上升逡逑到时期2的生产前沿y2=/200,时期2对应的每一种投入水平,所有生产者的逡逑产出都比时期1更多,一个事例是生产者更换了新型生产设备或平台,此为技术逡逑进步[82]5.6。逡逑学者们通过分析认为,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生产率,或者本质上就是生产逡逑率,是处在生产前沿“上”而非前沿“内”的生产率^]6(),也就是最大生产率。逡逑若用生产率代表生产水平或生产能力[82]62,效率则是给定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能逡逑力[82]51。因此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43
本文编号:2611226
【图文】:
要素的生产率测量。逡逑效率和生产率相关,但它们的含义并不相同,为阐述二者的区别,现考察一逡逑种投入(X)与一种产出(y)的生产过程。在图3.1中,,y邋=邋/0)表示生产前沿逡逑(或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确定投入产出关系,生产前沿表示在投入既定的条逡逑件下,一个生产者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反映的是当前的技术水平。若生产者处逡逑于生产前沿上,那么此时该生产者是技术有效的,若处于生产前沿之下,则为技逡逑术无效。A点、C点为技术有效点,B点、D点为技术无效点。位于D点的生产逡逑者是无效的,因为从技术上来说,它能够增加到C点所处的产出水平(y2)而逡逑无须增加任何投入逡逑1—逡逑yn逦逦j逦逦逦逦逡逑0逦xa(xb)逦xc(xd)逦X逡逑图3.1生产前沿、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最优栛逡逑接下来阐明效率与生产率的差异。由生产率定义可知,生产率为单位投入的逡逑产出,反映在图3.1中,对于任意一点,其生产率则为通过该点的斜率,g卩y/x。逡逑如果一个生产者从D点移动到C点
以上并未考虑时间因素。当比较不同时期间的生产率时,生产率变动也可能逡逑由另一原因一一技术变化——引起。生产率的升高或降低表现为生产前沿的上升逡逑或下降。如图3.2,时期0的生产前沿y<)邋=邋/。0)下降到时期1的生产前沿=逡逑AO),从技术上来说,时期1对应的每一种投入水平,所有生产者的产出都比逡逑时期0更少,这反映的是技术退步,现实情况中生产者的生产设备或平台随着使逡逑用时间延长造成的性能下降可作为一个事例;时期1的生产前沿=A(X)上升逡逑到时期2的生产前沿y2=/200,时期2对应的每一种投入水平,所有生产者的逡逑产出都比时期1更多,一个事例是生产者更换了新型生产设备或平台,此为技术逡逑进步[82]5.6。逡逑学者们通过分析认为,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生产率,或者本质上就是生产逡逑率,是处在生产前沿“上”而非前沿“内”的生产率^]6(),也就是最大生产率。逡逑若用生产率代表生产水平或生产能力[82]62,效率则是给定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能逡逑力[82]51。因此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43
本文编号:2611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1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