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硕士研究生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08:49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在发展理念上由重速度向重质量的转变。面对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然不能遵循以前的大规模扩张的方式。研究生教育经历了十多年的扩张,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然而伴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张,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对社会、高校和研究生本人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研究生就业问题也逐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笔者作为硕士研究生群体的一份子,对此现状有切身体会,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的搜集、调查,进一步整理分析,得出目前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难主要是难在供需不匹配,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硕士研究生在就业市场的供需现状,将硕士研究生供需匹配的问题进行细化和分类,进而寻找硕士研究生供需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本文的主要内容包含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选题的时代背景和缘由,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就业问题、供需矛盾等方面或领域的相关研究现状。进一步阐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匹配。整个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遵循描述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的思路。同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总结前人的观点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想法。第二部分笔者从多个理论角度出发,分析阐释硕士研究生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基于筛选假设理论、期望理论、供求平衡原理、市场需求导向原理四个理论,延伸并运用理论分析硕士研究生与市场需求匹配的问题分析上。进而由理论分析确定二者的内涵、匹配的具体表现和二者匹配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纵向分析近年来硕士研究生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现状,硕士研究生供给总量不断增加,而市场对其需求量的增长相对而言并不旺盛。通过分析阐释近些年高校的专业设置、招生类型等的动态变化和调整与市场对硕士研究生需求量即其构成结构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而发现二者发展存在一些不匹配的问题。第四部分是通过现状分析,并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从五个方面对硕士研究生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问题进行了分析,即数量匹配、质量匹配、结构匹配、区域匹配、期望匹配,将问题进一步细化。第五部分是笔者采用主体原因分析的方法,从问题涉及的相关主体出发,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分析论述。硕士研究生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受制于政府的相关政策、高校的教学管理、当前市场经济增速放缓、用人单位需求不旺盛、研究生本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第六部分是针对硕士研究生供给和需求匹配问题提出的建议和对策,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找准未来需求,满足个性化需要,主体参与协同,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主线。同样是从硕士研究生供给和市场需求匹配问题的相关主体入手,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主要强调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研究生本人也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转变就业观念,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需要。结语部分对研究的问题做出总结,尤其强调政府和高校两个方面对硕士研究生供需匹配的重要影响。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需要紧跟社会经济的步伐,适时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从而满足市场需求,最大限度达到供需平衡。最后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提出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和要努力的方向。
【图文】:

思路图,硕士研究生


图 1 研究基本思路图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等,多门交叉学科的论与技术相结合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人通过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查阅相关文献,借助中国知网、中国工具书网络版总库等数字化图书馆,以及教育部网站、国家统计局网站、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中国究生招生信息网、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等官方网站搜索相关资料,在掌握相关理论和背景识的基础上,从中提取硕士研究生供给及市场需求方面的真实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析,以真实并直观地表现出硕士研究生供给及需求发现趋势及现状,对硕士研究生的供矛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2)问卷调查法

模式图,期望理论,模式


图 2 期望理论的模式弗洛姆提出的期望理论的基础是:人们从事某项工作能够促成组织目标的达成自身某方面的需要。 期望理论的前提是,假设个体是有思想、有理性的人,对未和发展有一定的信仰和预期。弗洛姆认为,根据人的期望模式,为了有效的激发员作动机,需要兼顾到三方面的联系:一是努力与成绩的联系:指通过努力能否达到预期的成绩,这是第一层目标。究生在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和知识积累,能否在踏入社会后达到自己心目中的这样的概率有多大?是很多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前和毕业后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越期望值就会越高。二是成绩与奖酬的联系:个人在努力之后取得的成绩能否带来期望的奖励,可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这是第二层目标。硕士研究生在学校取得良好的成绩若是在社会求职中没有得到认可或是认可度较低,遭受社会对硕士研究生文凭的含疑和较低的回报率,,其个人的期望将被大打折扣,影响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奖酬与满足需要的联系:奖酬能否满足个人最迫切的需要和愿望,也指效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祥云;钱宇航;贾凌昌;;高等教育制度供给不及与弥补路径选择[J];高教探索;2015年08期

2 袁其玲;;高职院校会展创新技能人才的供需匹配培养模式探究——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3 吴荷平;顾现朋;;高校毕业生专业结构性失业对策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 曹晓丽;王颖振;林枚;;匹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构建多层次金融人才培养体系[J];华北金融;2013年12期

5 张丽t ;;基于企业角度的女大学生就业供需匹配调查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3年12期

6 楼世洲;林浩波;;大学生结构性就业失衡:专业与行业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7 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求是;2012年10期

8 高阳;;大学生就业培训的供需匹配分析与模式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7期

9 班晓娜;;基于企业需求视角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李泽_g;谭诤;;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双重作用下的研究生就业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瑞哲;彭德倩;;专业如何与就业实现“供需匹配”[N];解放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罗丹;规模扩张以来高校专业结构变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唐姝;湖南省毕业研究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李元俊;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李静;我国硕士研究生过度教育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4 欧扬夏子;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生就业困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罗谌;我国大学生供需匹配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11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11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a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