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我国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1 20:53
【摘要】:全球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得高端工程领域正成为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为此,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成为近年来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改革措施。然而即使是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其多年的工程博士教育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更何况是尚处于试点阶段的中国,伴随着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实施,必然会出现各式各样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正是基于“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工程博士研究生”、“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怎么样”和“如何改善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这三个方面展开的。从历史角度分析了工程教育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指出工程博士的产生是顺应工程教育历史发展趋势的结果。此后,分别通过与工学博士、工程硕士的横向和纵向比较,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博士的性质特征,指出工程博士培养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和协作性等内在属性。在对美、英两国工程博士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进行调查,基于对中国25所工程博士试点高校的自评报告以及部分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的访谈调查,指出当前我国工程博士培养存在目标定位过高、培养过程与工学博士趋同、推进困难,外部支持不足等问题。之后,通过对美、英、中三国的工程博士培养模式中的官产学三方关系的分析,认为英国的工程博士培养模式更加符合三螺旋模型,并从组织社会学视角对三国共同的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英国工程博士教育发展过程中不仅表现出的问题最轻,还及时采取了改革措施,值得借鉴。最后,结合新知识生产模式理论提出我国工程博士教育未来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并基于对国外工程博士教育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和国内实证研究结果,从明确目标定位、提高外部支持、统筹工学博士、实施过程管理、建立职业资格衔接和扩大办学自主权等方面构建了中国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未来发展模式。
【图文】:

模式图,极权,模式,产业界


图 2-4-1 极权钳制模式 图 2-4-2 自由放任模式图 2-4-3 三螺旋模式第一种模式中,政府包含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而学术界和产业界则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而被称为极权钳制模式;第二种模式中,,政

模式图,模式,极权,产业界


图 2-4-1 极权钳制模式 图 2-4-2 自由放任模式图 2-4-3 三螺旋模式第一种模式中,政府包含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而学术界和产业界则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而被称为极权钳制模式;第二种模式中,政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征;;工程博士教育试点办学的基本探索与改革建议——基于浙江大学的案例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年02期

2 王梅;王丽苹;;英国工业博士中心的功能及运作模式探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3 肖凤翔;张宇;赵美蓉;;英国工程博士研究生招生经验及其教育效果[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年05期

4 王瑞朋;王孙禺;李锋亮;;论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与工程师注册制度的衔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年01期

5 赵美蓉;潘峰;武悦;沈妍;;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创新探索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6 程培X=;;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分析:交易成本范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34期

7 肖凤翔;董显辉;付卫东;潘峰;;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年03期

8 肖凤翔;付卫东;连晓庆;;协同创新战略下的我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9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10 索凯峰;盛玮;;校企合作育人困境分析:基于组织社会学的阐释[J];高校教育管理;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卓平;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丽苹;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国际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47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47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f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