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在华留学生学习投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0 09:30
【摘要】:学习投入是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精力和时间的投入,能够体现他们的学习态度、情绪、策略和行为。学者们普遍将学习投入分为认知投入、行为投入、情感投入三个维度。对在华留学生学习投入情况和影响因素的探究,一方面,能够通过对在华留学生学习投入的测量来了解其学习状态,并通过对其多方面影响因素的探究,有针对性地采取提高留学生学习投入的策略;另一方面,也能够由此了解目前高等教育中留学生教育的现状,并通过提高在华留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在华留学生的总体学习投入情况和三个维度的具体投入水平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测量。问卷总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习投入量表,第二部分为在华留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问卷。研究对吉林省两所高校的在华留学生进行了131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从而得出了在华留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各学习投入维度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在华留学生的总体学习投入水平较高,显著高于中等水平。其中行为投入和情感投入水平较高,认知投入水平相对较低,低于整体水平。且留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投入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投入维度之间会彼此相互促进。第二,在华留学生的学习投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性别、年龄和专业差异。男生的情感投入水平明显高于女生。30岁以上的在华留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以及认知投入水平明显高于25岁以下留学生的投入水平。文科专业留学生的行为投入水平显著高于理工类专业留学生的行为投入水平。第三,个人因素能够对在华留学生的学习投入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能够影响在华留学生学习投入的有留学目的(学习性目标导向)和自我效能感,并能对其起到正向影响作用。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的影响要大于留学目的。第四,教学环境因素能够对在华留学生的学习投入,以及认知、行为、情感三个投入维度均产生显著影响,具体影响为:相对于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独立上课的授课形式能够对留学生的学习投入起到正向影响作用,学术挑战会对留学生的学习投入起到正向影响作用。且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学术挑战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作用大于授课形式。第五,社会相关性因素能够对在华留学生的学习投入,以及认知、行为、情感三个投入维度均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教师支持、同辈关系和校园管理支持均能够对在华留学生的学习投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作用,且教师支持的影响作用最大。第六,环境因素对在华留学生总体学习投入的影响作用要大于个人因素对其的影响,只有在对行为投入的影响上,个人因素的影响作用要强于环境因素。且环境因素一方面可以直接对学习投入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又会通过作用于个人因素,改变其学习动机,进而对学习投入产生影响。
【图文】:

模型图,模型,学业,情感投入


图 2-1 参与认同模型n 提出了参与认同模型,如图 2-1,他将学习投入分为了行为投中行为投入分为了四个部分24:(1)遵从基本要求(2)课堂与行为(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4)参与学校的治定义为对学校的认同,即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价值认同。他认为促进学业成果的进步,从而对情感投入产生正向影响。同时,为投入产生促进作用,构成一个循环。而在这一循环模式中,因素,通过对学业成果的影响而作用于情感投入,,教学质量作面直接作用于行为投入,另一方面又通过对学业成果产生影响投入。ci 和 Ryan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自我决定理论(SDT),这是使用传统的经验方法来建立理论并告知其课堂应用。这个已经论,假设所有学生,不论其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国籍都具有继承性的成长倾向(如内在动机,好奇心)。虽然其他

自我决定,动机,内在激励,现象


解释了学生的期望、信念和目标如何有助于他们的课堂参与,但自我决定理论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强调激发学生的内在激励资源的教学任务是促进高质量参与的关键步骤(Reeve&Halusic,2009)25。也就是说,SDT 确定了所有学生所拥有的内在激励资源,并且提供了有关教师如何在教学流程中参与、培育和激活这些资源以促进高质量学生投入的建议(Niemiec&Ryan,2009 年)26。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4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惠君;;创造心流体验 促进深度学习[J];江苏教育;2019年48期

2 陈刚;;在适学课堂中寻求学生学习获得感[J];数学之友;2019年04期

3 刘可钦;;改变学习,重新认识教与学[J];教育家;2019年32期

4 陈俊荣;王冬娣;;真实学习:课堂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J];教育家;2019年32期

5 孙建锋;;怎样走进“无边界学习”——以《孩子们的发现》创课为例[J];师道;2019年07期

6 戴小梅;;让学习数学变成一件简单的事[J];读书文摘;2019年13期

7 张瑰;;对高等数学及其学习的认识与思考[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裴慧萍;;如何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J];教育革新;2008年10期

9 刘佳琴;;合作学习中如何处理好优生和学困生的关系[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魏利;;浅谈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阿勒尔黑;;浅析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A];2018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2 张平;王兰启;李晓敏;韦国友;和晓聪;;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效学习的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年

3 祝青亮;洪艳;李乐桂;;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C];2018年

4 王娜;;孩子,课堂属于你们——学生是数学学习真正的主人[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四[C];2019年

5 杨华斌;;试论中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四[C];2019年

6 温跃海;;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C];2017年

7 刘扬威;;论学习兴趣的重要性[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三)[C];2019年

8 ;多层次引领 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习惯[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九届优秀课题成果论坛文集[C];2018年

9 胡明标;;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C];2017年

10 陆春庚;;学习型课堂构建刍议[A];《当代教育评论》2017第6辑[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爱梅 桐城市范岗镇余桥小学教师;浅谈“学困生”的教育[N];江淮时报;2016年

2 实习生 邹春霞 本报记者 雷宇;中专生尹卫东:不要仅为成绩而学习[N];中国青年报;2012年

3 鲁忠义;高效率学习与有意遗忘之间有何联系?[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年

4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白元镇第一初级中学 张利浦;教师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N];山西青年报;2018年

5 记者 隋舒雨;学以致用 扎实推进“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工作[N];抚顺日报;2019年

6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人民警察训练学校副校长 龙玉平;大兴学习之风要力避“三舍”[N];人民公安报;2019年

7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 陈静静;通过观察学生促进深度学习[N];中国教师报;2019年

8 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 沈益亮;善用“错误”,促进有效学习[N];江苏教育报;2019年

9 丛玉芝;学习容不得弄虚作假[N];长沙晚报;2019年

10 ;创课:让学习更有意思[N];中国教师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基于结构和判别语义嵌入的图像表征学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范淼;基于表示学习的知识挖掘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3 朱越;增广信息学习[D];南京大学;2018年

4 张文鹏;免投影在线学习[D];清华大学;2017年

5 翟中华;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自监督表示学习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8年

6 李楠;顶序学习及其应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7 孙维东;基于样本分布匹配的极化SAR数据迁移学习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8 李豪;多目标学习与优化理论及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9 夏雪;单图烟雾识别中的局部特征学习与表示方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年

10 李志杰;面向大数据分析的多任务加速在线学习算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定鑫;基于深度学习的微博情感分析[D];长春工业大学;2019年

2 蔡晓娜;专业认同对体育本科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3 张舒;浅析理性思维在大提琴学习及演奏中的应用[D];中央音乐学院;2019年

4 张红旭;焦点解决团体辅导改善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5 张一凡;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学习故事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6 梁瑞;呼和浩特市某中职学校学生手机成瘾与无聊感及学习倦怠的现况调查[D];吉林大学;2019年

7 王宇涵;移动学习环境下高中生英语阅读学习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8 笪诗颖;基于分层教学的计算机基础移动学习APP设计与实现[D];中央民族大学;2019年

9 刘月洁;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9年

10 王羽;基于行为日志数据的在线学习行为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57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57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6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