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变革,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阶层差异总体缩小的同时,各层次大学中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性与多元性愈加凸显。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以及高等学校所处的政治、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大学不再固守象牙塔,而成为社会的轴心和瞩目的焦点。于是,大学的质量问题便逐渐受到来自社会各界更为广泛的关注。在大学自身所同时面临的这两种变化中,谈论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就无法再回避对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的关注。因此,如何“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同时兼顾教育过程公平问题,或如何在促进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的同时统筹质量问题”便成为笔者首要思考的议题。而以高等教育水平分层、资本与惯习理论、新功能主义为理论分析视角,“从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和相互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虽不能对“质量与公平”这一宏大主题给予全面系统的解答,但可以借助社会学的理论之眼管窥与高等教育质量密切相关的大学生学习投入现象,这无疑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通过文献综述,本研究提出的核心假设是:“大学场域中学生的学习投入依然体现出个体家庭背景的结构性特征”。围绕“家庭背景(结构)对学习投入(行动)的影响与个体(主体能动性)的回应与互动”这一线索,设计三个层次递进的子研究问题:①大学生学习投入是什么;②家庭背景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如何;③家庭背景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何以发生。为深入探讨以上问题,本研究遵循宏观分析与微观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动态分析与静态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以及访谈法,对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即在重新编制大学生学习投入问卷的基础上,考察学习投入对教育收获、以及家庭背景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分析家庭背景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和过程,了解家庭背景对学习投入影响过程中主体能动性的作用及其对“结构性影响”的缓释,从而为弱化大学场域中体现于学习投入的“结构再制”现象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是:大学场域学生的学习投入是一个复合的可以进行操作化的概念。大学生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参与到校园中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前者指学生投入的行为表现,后者指学生投入的程度,如行为品质、深层认知策略和精神状态。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既包含课堂学习也包含有教育意义的课外学习、课外活动、项目合作和社会实践等,因此学习投入不仅包括学术性投入,也包括社会性投入。学习投入是可以进行操作化的概念。学习投入量表包括学术性投入分量表和社会性投入分量表。学术性投入包括一般性学术投入表现、选拔性学术投入表现、学术投入程度等三个二阶因子,以及辅助性学术参与、常规性学术参与、挑战性学术参与、交流性学术参与、学术-坚持努力、学术-认知策略、学术-专注精力等七个一阶因子。社会性投入包括社会性投入表现和社会性投入程度两个二阶因子,以及活动与组织参与、非学术性人际交流、职业角色体验、社会性-专注精力、社会性-坚持努力、社会性-认知策略、社会性-情绪体验等七个一阶因子。测量学指标表明,两个分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工具。家庭背景影响大学场域中的学习投入和教育收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结构再制”的特点。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学习投入对教育收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从局部看,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复杂,不同的学习投入指标对不同的教育收获影响效应并不一致,促进作用与抑制作用并存。家庭背景对大学阶段学生的教育收获依然存在影响,主要体现在主观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发展提高度具有正向影响。从个体受教育的发展阶段来看,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相比,随着时间的流逝,家庭背景这一先赋性的结构因素对高等教育场域中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效应并未消失,但表现出弱化的趋势。从影响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教育收获的影响更加隐蔽,主要表现为三个转变:家庭背景从影响教育收获显性指标向隐性指标的转变,从客观家庭背景到主观家庭背景主体效应发挥的转变;影响方式从直接影响到间接影响的转变。学习投入在家庭背景与教育收获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家庭背景通过学习投入对教育收获起作用,对学习投入的影响远远大于对教育收获的影响。家庭背景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是通过一系列中介因素的双向互动过程,“结构再制”与“反向影响”并存。从整体上看,家庭背景对学习投入具有正向影响,即总体上体现出“结构下的行动”这样一种“结构再制”的特点。对于强优势结构和强劣势结构的学生,“结构再制”更为显著。从具体的结构元素看,影响的过程非常复杂,主客观家庭背景的影响作用也不一致。主观家庭背景对学习投入的正向影响大于客观家庭背景;不同家庭背景元素对不同行动(表现和程度)的影响无论是作用方向还是效应大小都并非完全一致。多种元素相互作用共同地表征结构对行动的影响,这在整体上削弱了结构对行动的影响效力。自我效能感在家庭背景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从局部来看,不同的家庭背景元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之间的作用路径有很大的不同,同一个家庭背景元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社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方向和效应也可能不同,进而对同一个结果变量产生影响的路径和强弱就有所差异。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还通过其它一些中介因素得以实现,根据各中介因素的性质,大致可以归纳为外部支持、动力支撑和规则理解三类资源,自我效能感属于动力支撑的一种。同自我效能感一样,不同的家庭背景元素可能同时对同一中介因素产生相同影响,同一家庭背景元素也可能对多个中介因素产生不同影响。在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过程中,也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表明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并非完全“机械式”的单向复制,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反过来也在影响着他们的结构位置,或进一步巩固秩序性,或打破秩序性。主体能动性的产生本身也受到原初结构的影响,产生于限制性的社会现实,也受制于对可作为条件的三类资源或规则的理性分析过程并影响动机强度,最终产生行动。行动的结果可能进一步使限制性因素变为条件,也可能使条件性因素更加强大,并对进一步的行动产生循环往复的影响,在时空的延展中最终加固或缓解结构的影响。家庭背景对学习投入的结构性制约强弱正是在双向互动的不同影响路径的博弈下发生变化。本研究得出的总体结论是:大学场域中的学生学习投入应是“广度”与“深度”的结合,家庭背景对学习投入的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结构再制”的特点,但亦有“强结构”与“弱结构”之分,且这种结构性影响通过复杂的中间过程来实现,因此它并非不具有可改变性。这也正是教育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地方。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丰富关于大学生学习投入及其与家庭背景相互关系的理论内涵,而且可以为高等教育质量与公平的实践提供参考。在关注高等教育质量不能回避公平问题的今天,据此为大学教育提出三点建议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以理性培养引领学习自由;以适当补偿促进教育公平;以家校沟通形成发展合力。
【图文】:
q.逡逑图2-丨学习投入及前因和结果变量的概念框架,引自EllaR.Kahu.邋(2013)逡逑可以说,上图中的理论模型提供了一个相对宏观的因素解释逻辑,批判地整逡逑合了教育-行为视角、心理视角和社会文化视角的研究论点,非常清晰地呈现了学逡逑

图3-1本研宄的概念模彻逡逑本研宄最为核心的两个概念是:“家庭背景”和“学习投入”,分别代表嵌逡逑套于个体中的原初社会结构与大学场域中的个体行动。“教育收获”是行动的结逡逑果,,与“家庭背景”和“学习投入”共同组成“结构-行动-结果”的完整过程。结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8;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志宏;苏迪;占诗苑;毕建传;;人力资本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就业去向和结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年08期
2 郭芳芳;史静寰;;课程学习评价与不同学科本科生学习之间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3 杨立军;韩晓玲;;基于NSSE-CHINA问卷的大学生学习投入结构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4年03期
4 杨建华;;理性的困境与理性精神的重塑[J];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5 孙阳;杨小微;徐冬青;;中国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之探讨[J];教育研究;2013年10期
6 陆根书;胡文静;闫妮;;大学生学习经历:概念模型与基本特征——基于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学习经历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8期
7 徐波;;高校学生投入理论:内涵、特点及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8 任春荣;辛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小学生成绩预测效应的追踪研究[J];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9 陆根书;;大学生的课程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与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关系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涂冬波;史静寰;郭芳芳;;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的测量学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春燕;公正世界信念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个体与社会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志峰;家庭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卫东;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芳;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收获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2 潘敏;中国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家庭背景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曹春春;家庭资本与大学生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4 唐银;高校贫困生学业成就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5 麻剑;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自主学习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周涛;面向工科类学生学习性投入测量工具改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李晗蓉;阶层背景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8 舒子吁;大学生学习投入问卷的编制及其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
2661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61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