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06:13
【摘要】:在社会转型加速,教育改革全方位推进,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进程中,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无论是高校内部各主体的互动,还是高校与外部力量的互动过程中,都面临着如何处理多方利益要求分化的难题。本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要求的表达与实现等核心问题,不仅有助于描述和解释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多方矛盾冲突及利益要求分化问题,而且有助于解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现实难题,同时对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的丰富拓展亦有所助益。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研究界定了关键概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进行了一定的教育专用性投资,期望获得一定利益,并承担一定风险的个体或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或受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影响。据此界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利益相关者包括高校教师、高校学生、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团体、高校教辅部门管理人员、高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已毕业校友、高校学生家长、相关利益团体和幼儿家长共11类。其次,研究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属性分类和特征解析。本研究综合前期研究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分类的研究假设:(1)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多个属性特征即合法性、权力性及紧急性上有差异。(2)高校学生、高校教师、高校管理人员、教育行政部门和用人单位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验证性研究结果发现,高校学生认为高校学生和高校教师是确定型利益相关者;高校教师认为高校学生、高校教师和用人单位是确定型利益相关者;高校管理人员认为高校教师和用人单位是确定型利益相关者;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认为高校学生、高校教师、用人单位是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四类群体对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结果与研究假设不完全一致,这不仅折射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特点,而且也反映出类利益相关者的属性特征。一方面,四类群体的分类结果从总体上反映高校践行“开放办学”理念的同时,也反映了四类群体改变专业人才培养中“行政主导”的逻辑起点的期望。另一方面,合法性维度的评分反映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专业话语被边缘化;权力性维度的评分反映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权力结构失衡;紧急性维度的评分反映了学生、用人单位秉持“客户导向”人才培养质量观。再次,研究对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分化与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高校学生最希望能获得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自身具有就业竞争力,他们认为判断利益要求是否合理应遵循“基于就业的个人发展”逻辑。高校教师与高校管理人员的利益要求类型基本一致,同时关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教师、教育中介和学生三大要素,但重要性次序稍有不同,教师更加关注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管理人员更加关心培养工作的规划,他们认为判断利益要求是否合理应遵循“基于专业的学生发展”逻辑。用人单位希望高校培养的准幼儿教师能够“留得住”、“用得上”,他们认为判断利益要求是否合理应遵循“实务为本”的逻辑。由此可见,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及合理性逻辑存在着分化。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讲,这有利于促进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有些“合理性逻辑”确实正在以各种方式“不合理”地侵蚀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根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去专业性”危机正在慢慢扩大,专业教育的消费主义风险和人才培养市场机化失灵的状态已有所显现。本研究认为,利益要求和合理性逻辑之所以出现分化,主要是因为人才培养中权力结构不平衡,信息不对称以及人才培养相关制度存在缺失。再其次,研究对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实现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必要前提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实现面临着三大挑战,即高校发展的资源依赖性,专业教育对学生的发展价值的不确定性,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不足与过度。实现利益要求的前提是形成对称的权力结构,根据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权力结构现状,本研究认为要以当前高校民主管理思想的形成、教师权力和学生权力逐步得到确认和提升、用人单位权力逐步得到规范和引导等积极改变为契机,努力促进对称权力结构的形成。最后,研究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及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施行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策略建议。一方面,要促进权力结构对称化,即促使权力结构从“不对称”的四边形角力作用方式向“双三角制衡”模式转变。另一方面,应实行基于标准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以促进利益要求在互动中达致平衡,保障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1-4;G642
【图文】:

示意图,利益相关者,示意图,框架


逑(stakeholder),直接监管者(stakewatcher)和间接监管者(stakekeeper)。在此逡逑基础上,法森也提出了迄今为止的最新的利益相关者框架。见图1-3和图1-4所逡逑7Jn邋0逡逑^^?iataxg^逡逑图1-3三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示意图逦图1-4法森的利益相关者框架逡逑【资料来源:Yves邋Fassin.邋The邋Stakeholder邋Model邋Refined.邋Journal邋of邋Business邋Ethics.邋2009(84):邋124.]逡逑法森在普斯特的框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出了新的“辖射式”利益相关者逡逑框架,使得对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更加细化,比较深入地揭示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逡逑特性和所处地位,这对于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采取应逡逑对策略具有启示意义。逡逑综上所述,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经过弗里曼、米切尔和普斯特、法森等人的逡逑不断发展,其解释力和生长力不断得到扩展,其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理路也清晰逡逑可见,这对于企业管理实践亦具有直接的启示意义。但是该理论自身也还存在一逡逑些问题,同样也还有发展空间。其一,对于谁是或者应该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逡逑是存在争议的。正如梅特卡夫(Metcalfe

利益相关者理论,理路,分析框架,利益相关者


本章小结逡逑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逡逑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梳理。自上世纪60逡逑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这一概念首次被明确提出以后,经过弗里逡逑曼、米切尔和普斯特、法森等人的发展,迄今为止己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利益相逡逑关者概念框架。具体而言,其概念框架经历了从“多维细分”到“属性计分”再逡逑到“分层细化+属性定位”的发展脉络。这一理论脉络反映在管理实践中,则体逡逑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利益相关者影响”到“利益相关者参与”再到“利益相逡逑关者治理”的实践应用逻辑。这是本研宄开展的理论基础,同时,该理论本身存逡逑在的一些问题也为本研宄的进行提供了研宄空间。逡逑第二节内容主要是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应逡逑用和发展进行了评述。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主要体现在'逡逑三个方面,利益相关概念的界定、利益相关者的分类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高等逡逑教育组织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这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同样,逡逑

权力结构,现实状况,权力主体


5-1况逡逑由图5-1可以看出,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权力结构是不对称的,四者的权逡逑力互动结构就是四者的“不对称”互动,类似一个不稳定的四边形,它会随着任逡逑何一个权力主体的单方面变化而改变权力结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权力主体的逡逑权限不清晰(如用人单位对于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干预程度是否存在边界),作逡逑用空间范围不明确(如高校内部的权力主体、权力结构与高校外部的权力主体作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世义;顾荣芳;;全美幼教协会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标准变革及其基本经验[J];学前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2 王建华;;高等教育的应用性[J];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3 蒋亦华;;大学本科教育目标的审视与建构[J];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4 杨晓萍;何孔潮;;美国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历史、现状与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5 张世义;顾荣芳;;高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的主要挑战与对策——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年02期

6 姜勇;庞丽娟;;教师教育的新展望:迈向博雅精神的新时代[J];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7 杜华;高伟;;基于价值流关系的高校利益相关者治理研究[J];江苏高教;2012年05期

8 李仕云;高山;;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校治理结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22期

9 刘宗让;;大学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与实现方式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07期

10 邬大光;别敦荣;赵婷婷;吴凡;薛成龙;;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透视(笔谈)[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卫东;杨春清;;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最新研究进展[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2011)论文集[C];2011年

2 刘颖;;NAEYC早期教育专业人员培养标准及启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苏令;;幼儿教师培养要扩量更要提质[N];中国教育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季洪涛;大学学术权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笑涛;消费社会中大学道德教育的使命[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孟凡;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大学学生评教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何晓芳;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中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龙献忠;从统治到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宏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崔丽娜;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亚凤;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陶莎;利益相关者视野中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江洪玲;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师专业化发展[D];苏州大学;2007年

5 王利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86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786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9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