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诚信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23:50
诚信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经历了近三千年的历史。纵观诚信思想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诚信作为人们社会交往中的基本原则,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推崇。在近三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也一直将诚信作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准则,也是安身立命、社会交往、治国理政的根本所在。诚信观念在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发展中积淀成为文化精华,明礼诚信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当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诚信道德建设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尤其对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坚的大学生,加强对其诚信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然而,我们也必须深刻认识到,在当今我国社会转型的形势下,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少数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比较严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性作用、优化诚信教育环境、重视家庭诚信教育的作用,使各种教育因素形成合力,切实的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本文对“诚信”一词的涵义进行了阐述,同时探讨了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发现了这一群体诚信缺失的一些具体表现,并从传统思想文化、高校教育、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大学生个人诚信修...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诚信"的涵义及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1.1 "诚信"的涵义
1.1.1 "诚信"一词在古代的含义
1.1.2 "诚信"一词在当代的含义
1.2 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1.2.1 大学生诚信有利于其自身人格品行的健全和完善
1.2.2 大学生诚信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
1.2.3 大学生诚信有助于其肩负起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历史使命
1.2.4 大学生诚信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
1.2.5 大学生诚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 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
2.1 我国大学生诚信状况整体良好,诚信建设已见成效
2.2 大学生诚信现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 人际交往不诚信
2.2.2 学习弄虚作假
2.2.3 在获得补助或助学贷款方面有失信现象
2.2.4 网络生活失信
2.2.5 失信造成违法犯罪现象上升
第三章 少数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3.1 我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局限性
3.1.1 传统诚信思想具有等级性和不对等性
3.1.2 传统诚思想信具有目的性
3.1.3 传统诚信思想的适用范围有限
3.2 高校在诚信以及诚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3.3 社会环境的影响
3.3.1 经济体制不完善条件下造成的不良影响
3.3.2 有些政府部门存在失信行为
3.3.3 文化传播及娱乐网络等领域存在失信问题
3.4 家庭诚信教育缺位
3.5 学生自身诚信修养不足
第四章 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4.1 探索并确立适合当代中国的诚信思想
4.1.1 我国传统诚信思想与当代诚信思想的比较
4.1.2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探索并确立适合当代中国的诚信思想
4.2 充分发挥学校诚信教育主体性地位
4.2.1 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加大诚信教育投入
4.2.2 教育学生培养符合当今时代的诚信观念
4.2.3 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
4.3 优化诚信环境
4.3.1 优化社会环境
4.3.2 优化学校环境
4.4 重视家庭诚信教育的作用
4.4.1 正确理解家长责任,关注子女诚信道德养成
4.4.2 重视家长自身的言行,树立良好的诚信榜样
4.4.3 采取正确的诚信教育方式
4.5 大学生要加强诚信自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录
本文编号:2905899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诚信"的涵义及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1.1 "诚信"的涵义
1.1.1 "诚信"一词在古代的含义
1.1.2 "诚信"一词在当代的含义
1.2 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1.2.1 大学生诚信有利于其自身人格品行的健全和完善
1.2.2 大学生诚信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
1.2.3 大学生诚信有助于其肩负起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历史使命
1.2.4 大学生诚信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
1.2.5 大学生诚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 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
2.1 我国大学生诚信状况整体良好,诚信建设已见成效
2.2 大学生诚信现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 人际交往不诚信
2.2.2 学习弄虚作假
2.2.3 在获得补助或助学贷款方面有失信现象
2.2.4 网络生活失信
2.2.5 失信造成违法犯罪现象上升
第三章 少数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3.1 我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局限性
3.1.1 传统诚信思想具有等级性和不对等性
3.1.2 传统诚思想信具有目的性
3.1.3 传统诚信思想的适用范围有限
3.2 高校在诚信以及诚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3.3 社会环境的影响
3.3.1 经济体制不完善条件下造成的不良影响
3.3.2 有些政府部门存在失信行为
3.3.3 文化传播及娱乐网络等领域存在失信问题
3.4 家庭诚信教育缺位
3.5 学生自身诚信修养不足
第四章 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4.1 探索并确立适合当代中国的诚信思想
4.1.1 我国传统诚信思想与当代诚信思想的比较
4.1.2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探索并确立适合当代中国的诚信思想
4.2 充分发挥学校诚信教育主体性地位
4.2.1 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加大诚信教育投入
4.2.2 教育学生培养符合当今时代的诚信观念
4.2.3 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
4.3 优化诚信环境
4.3.1 优化社会环境
4.3.2 优化学校环境
4.4 重视家庭诚信教育的作用
4.4.1 正确理解家长责任,关注子女诚信道德养成
4.4.2 重视家长自身的言行,树立良好的诚信榜样
4.4.3 采取正确的诚信教育方式
4.5 大学生要加强诚信自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录
本文编号:2905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05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