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精神成长视野中当代大学生数字化阅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4 08:08
  阅读自古就是人类认识世界、传承文明的一种重要途径,更是一项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是人类独特的生活方式。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说:“在身体方面,人靠所吃的东西而生活;在精神方面,人靠所读的东西而生活。”书籍无疑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自从书籍产生以后,阅读就成为了人们持续不断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它记录了人类精神成长的历程,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人类的精神发育正是从阅读开始的。进入21世纪的信息社会,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的发展,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悄然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数字阅读以丰富的内容,便捷的获取方式,直观生动的形象快速吸引了读者的兴趣,同时以其资源的互动性,分享的实时性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其一跃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方式。然而我们在为这一进步欢呼的同时,也应该保持理性的眼光,从精神成长的视角去分析这种新的阅读方式,会发现这种阅读方式也会导致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阅读出现碎片化、快餐式,浅阅读,娱乐化等不良的阅读倾向,影响其思维发展,诱导浮躁,功利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精神成长及其终生发展。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1. 选题缘由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关于数字化阅读的研究
        2. 关于精神成长的研究
        3. 数字化与大学生精神成长的研究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创新之处
        1. 研究角度的创新
        2. 观点的创新
一、阅读对大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性
    (一) 青年时代的阅读影响着整个人生的精神走向
    (二) 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1. 丰富大学生的心理生活
        2. 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
        3. 丰富大学生的心灵生活
    (三) 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1. 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建立
        2. 促进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
        3. 促进大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二、大学生数字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精神成长的负效应
    (一) 大学生数字化阅读及其存在的问题
        1. 网络化的阅读倾向
        2. 热衷碎片化阅读
        3. 快餐化的阅读方式
        4. 娱乐化的阅读目的
    (二) 对大学生精神成长的负效应
        1. 弱化专注和理性思维能力
        2. 制约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容易偏离主流价值,混淆是非观念
        4. 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状态
三、引导数字化阅读,促进大学生精神成长
    (一) 引导大学生增强阅读管理,提升阅读素养
        1. 坚持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相结合
        2. 明确阅读目的,以精神养成为最终目标
        3. 提升阅读品位,注重阅读质量
        4. 培养阅读定力,练就阅读耐心
        5. 习惯在阅读中思考,把二者结合起来
    (二) 创新校园阅读服务,增加相应指导
        1. 开设阅读教育课程,培养信息素养
        2.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激发阅读热情
        3. 组织丰富阅读活动,增强阅读能力
        4. 建设书香校园,营造校园良好阅读环境
    (三) 增强媒体责任,强化文化反哺意识
        1. 增强职业道德,净化传媒内容
        2. 创建资源平台,打造精品阅读空间
        3. 进一步提升媒体传播内容的文化底蕴
    (四) 加强网络管理,重塑网络新风尚
        1. 与时俱进的加强网络立法
        2. 坚持不懈的加大执法力度
        3. 同心协力的进行技术研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2935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35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d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