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产品设计专业“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5 23:48
  划为艺术学下的“产品设计”专业,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艺术学与工学共有的“工业设计”专业。探索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科定位、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都显得迫切而重要。通过对国内外产品设计教育现状与模式的考察与调研,尤其侧重对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专业办学情况的研究与分析,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野中郁次郎等人的“SECI知识创造模型理论”及斯凯莫等人“两种暗默知识”的观点,深入探讨了产品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特征,对SECI知识创造模型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产品设计知识的创造模式,是一种由“暗默知识与形式知识之间的社会化相互作用”与“自我超越的知识与形式知识之间的社会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双知识螺旋创造模式,构建了产品设计知识创造的双螺旋模型理论,为产品设计“艺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学科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同时对其理论支撑下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度的剖析,对产品设计专业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进行了相关的论述。研究指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促进产品设计双螺旋知识的创新与迭代。针对学生知识创造过程中的知识碎片化问...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产品设计专业“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


研究框架

地图,工业设计教育,大陆,地图


然是“造物”的层面。在核心课程的设置方面,由于产品设计专业是一个新专业,核心课程的规划大多参考工业设计的课程设置,比较务实;而工业设计专业由于开办时间已达数十年,特别是一些老牌设计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已经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本专业发展的核心课程体系,因此在新目录专业介绍中,列举了三类核心课程体系供开办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参考,但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三类核心课程体系皆无法完全对应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显示出一定的滞后性。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实行“艺工并置”的办学模式,尽管工业设计专业归口于机械学之内,但仍然在绝大多数艺术类院校中开设,并授予毕业生文学学士学位新的专业目录打破了“艺工并置”的办学格局,将工业设计导向“纯工科化”,其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核心课程、核心知识领域、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做出了全面调整,与产品设计专业相比,就上述几方面而言,有着明显的区别。反观产品设计专业从工业设计专业分离,并纳入部分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后,成为了一个“新”的专业。就专业本身的发展而言,必然会获得不少的机会。但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培养方案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与工业设计专业既有联系亦有区别?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各大设计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

产品设计,大陆,工业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然是“造物”的层面。在核心课程的设置方面,由于产品设计专业是一个新专业,核心课程的规划大多参考工业设计的课程设置,比较务实;而工业设计专业由于开办时间已达数十年,特别是一些老牌设计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已经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本专业发展的核心课程体系,因此在新目录专业介绍中,列举了三类核心课程体系供开办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参考,但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三类核心课程体系皆无法完全对应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显示出一定的滞后性。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实行“艺工并置”的办学模式,尽管工业设计专业归口于机械学之内,但仍然在绝大多数艺术类院校中开设,并授予毕业生文学学士学位新的专业目录打破了“艺工并置”的办学格局,将工业设计导向“纯工科化”,其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核心课程、核心知识领域、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做出了全面调整,与产品设计专业相比,就上述几方面而言,有着明显的区别。反观产品设计专业从工业设计专业分离,并纳入部分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后,成为了一个“新”的专业。就专业本身的发展而言,必然会获得不少的机会。但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培养方案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与工业设计专业既有联系亦有区别?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各大设计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


本文编号:2938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38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8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