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1-01-08 05:19
[目的]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初拟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2轮函询,应用层次分析法量化各级评价指标并确定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0.48%和97.3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和0.83,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分别为4.05~4.95分和4.14~4.97分,满分率分别为26.32%~94.74%和29.73%~97.30%,肯德尔协调系数显著性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终形成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和96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为今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专科护士衔接的培养和考评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护理研究. 2020,34(2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1.1 成立研究小组
1.1.2 编制专家函询问卷
1.1.3 遴选函询专家
1.1.4 实施专家函询
1.2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1.2.1 建立多级层次结构模型
1.2.2 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判断矩阵
1.2.3 进行一致性检验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专家一般资料
2.2 专家积极系数
2.3 专家权威程度
2.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2.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6 指标权重系数
2.7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3 讨论
3.1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2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分析
3.2.1 专业知识与技能
3.2.2 临床实践
3.2.3 综合素养
3.2.4 护理科研
3.2.5 专业发展
3.2.6教育咨询与指导
3.2.7 护理管理
4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与专科护士培训相结合的临床实践模式指标体系研究[J]. 肖瑛琦,陈燕华,郭声敏,毛世芳,黎靖,赵小磊,郑思琳. 重庆医学. 2018(33)
[2]专科护士对病人结局影响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 岳欣,戴冬梅,张美玲. 护理研究. 2018(21)
[3]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专科护士培训整合的实施与评价[J]. 许荷花,张童,唐楚蕾,张晓夏,王红红. 中华护理教育. 2018(07)
[4]我国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张学长,高玉芳,粘文君,杨琳琳,李正红. 护理研究. 2018(05)
[5]护理学学科发展与学科分级探讨——基于2016年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分析[J]. 苏芳,王妤,张诗毅. 护士进修杂志. 2018(04)
[6]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指标体系构建[J]. 侯秀云,李荣,王蕾,张燕. 护理研究. 2018(03)
[7]血液净化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初步构建[J]. 张学长,高玉芳,李琳,粘文君,杨琳琳,李正红. 护理学杂志. 2017(19)
[8]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李鹏,杨连招,吴彬,马秋平,陈玲. 护理研究. 2017(21)
[9]急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J]. 张蒙,高玉芳,修红,谢华晓,王辉,张惠. 中华护理教育. 2017(03)
[10]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构建[J]. 王晓燕,李国宏,徐翠荣,喻丽,鞠昌萍. 中华护理教育. 2017(03)
本文编号:2963990
【文章来源】:护理研究. 2020,34(2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1.1 成立研究小组
1.1.2 编制专家函询问卷
1.1.3 遴选函询专家
1.1.4 实施专家函询
1.2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1.2.1 建立多级层次结构模型
1.2.2 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判断矩阵
1.2.3 进行一致性检验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专家一般资料
2.2 专家积极系数
2.3 专家权威程度
2.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2.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6 指标权重系数
2.7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3 讨论
3.1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2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分析
3.2.1 专业知识与技能
3.2.2 临床实践
3.2.3 综合素养
3.2.4 护理科研
3.2.5 专业发展
3.2.6教育咨询与指导
3.2.7 护理管理
4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与专科护士培训相结合的临床实践模式指标体系研究[J]. 肖瑛琦,陈燕华,郭声敏,毛世芳,黎靖,赵小磊,郑思琳. 重庆医学. 2018(33)
[2]专科护士对病人结局影响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 岳欣,戴冬梅,张美玲. 护理研究. 2018(21)
[3]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专科护士培训整合的实施与评价[J]. 许荷花,张童,唐楚蕾,张晓夏,王红红. 中华护理教育. 2018(07)
[4]我国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张学长,高玉芳,粘文君,杨琳琳,李正红. 护理研究. 2018(05)
[5]护理学学科发展与学科分级探讨——基于2016年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分析[J]. 苏芳,王妤,张诗毅. 护士进修杂志. 2018(04)
[6]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指标体系构建[J]. 侯秀云,李荣,王蕾,张燕. 护理研究. 2018(03)
[7]血液净化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初步构建[J]. 张学长,高玉芳,李琳,粘文君,杨琳琳,李正红. 护理学杂志. 2017(19)
[8]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李鹏,杨连招,吴彬,马秋平,陈玲. 护理研究. 2017(21)
[9]急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J]. 张蒙,高玉芳,修红,谢华晓,王辉,张惠. 中华护理教育. 2017(03)
[10]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构建[J]. 王晓燕,李国宏,徐翠荣,喻丽,鞠昌萍. 中华护理教育. 2017(03)
本文编号:2963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6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