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善念感知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2 18:35
在当代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公民的权利和公平诉求越来越强烈,非理性的政治参与方式也愈演愈烈;官民通力合作局面难以展开,参与式治理模式的呼声日渐高涨。但是,我国的参与式治理模式难以推广,主要原因在于公民缺乏理性、健康的政治参与积极性。已有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公民政治参与情况的未来走向;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广泛存在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一方面,该群体认为自己的政治活动参与权难以得到保障,即使参与其中也无法干预最终决策;另一方面,该群体在向上建言献策时鲜少收到回应,参与效能感低。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积极性,保证大学生群体与政府合作的意向,是未来推广参与式治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一环。本文基于相互依赖理论,通过“赋权”和“信息回应”2个情境实验、6个实验情境(每个情境实验含3个组别),探究了社会善念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影响机制。在情境设置方面,由于大学生群体拥有宏观社会事务参与和微观高校事务参与两种政治参与方式,本文分别以“社会事务”和“高校事务”为背景设置了12个实验情境进行预实验,最终选定社会善念感知启发有效性更高、被试情境代入感更强、以...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Deutsch的合作与竞争理论
第一章 绪论 25假设H6:正向回应比负向回应能导向更高的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1.4.3.3积极相互依赖关系的中介作用社会善念的本质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取向,意味着个体能够在互动情境中意识到他人的利益且会以此为先,进而促成合作;其中关键在于善念的发出者。社会善念的发出者能够让善念的接收者感受到善意,进而以同样的亲社会取向与之互动,促成合作。这也意味着,发出者的上一行为结果会影响彼此的下一行为取向;结合相互依赖理论,社会善念的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25,28]。在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情境中,社会善念发出者即公共管理者,社会善念接收者即大学生;公共管理者的社会善念能够让大学生感受到来自前者的尊重,并意识到双方在政治参与活动中拥有相对平等的地位,公共管理者会考虑大学生的利益,大学生可以与公共管理者实现官民合作[4]。可见,社会善念在达成合作的过程中可能促成了情境双方的目标一致性、地位平等性和信息对称性,进而助力大学生建立起与公共管理者之间的积极相互依赖关系;大学生与公共管理者之间的积极相互依赖关系的建立可能在社会善念与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之间存在中介作用。故提出以下假设。假设H7:积极相互依赖关系的建立在政府社会善念与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之间起中介作用。1.4.4模型构建综上,本文的自变量为公共管理者的社会善念程度,主要由公共管理者的决策权赋予和信息回应两种行为启发,通过大学生感知到的公共管理者社会善念程度测量;公共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积极相互依赖关系为中介变量;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为因变量。模型大致体现为图1-2。图1-2研究模型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0表3-1赋权情境下不同组别在社会善念感知度方面的方差分析变异来源SSdfMSF事后比较HSD法η2组间593.972296.9847.104**高赋权组>低赋权组**0.133组内3887.999341.806平等组>高赋权组总和4481.9695平等组>低赋权组**注:***p<0.001,;**p<0.01;*p<0.05。 图3-1赋权情境下不同组别间的大学生社会善念感知度3.3.3赋权情境下的大学生社会善念感知与政治参与积极性由于赋权情境中的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与组别不存在显著相关,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不同组别的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不存在显著差异,F(2,93)=0.196,p=0.822>0.05;但是,该情境下的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与大学生社会善念感知量表得分存在显著相关,故采用多元线性分层回归分析探究大学生社会善念感知度与其政治参与积极性之间的关系,以验证假设H2。回归模型以大学生社会善念感知度为自变量,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为因变量,大学生政治参与选择性和积极相互依赖度为控制变量。首先,将大学生参与选择性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进行回归,得到模型1;其次,将积极相互依赖度纳入回归,得到模型2;最后,将自变量大学生社会善念感知度纳入回归,得到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组织中的亲社会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J]. 彭小平,田喜洲,郭小东.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9(05)
[2]政治效能感、社会资本对农地整治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J]. 徐雯,赵微. 中国土地科学. 2019(03)
[3]基于SEM模型的社区居民参与实证分析——以乌鲁木齐市H社区为例[J]. 尚云,贾友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9(04)
[4]我国新的社会阶层政治效能感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 吴雪燕,卢勇,缪听雨.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1)
[5]非暴力视频游戏中竞争情境对玩家合作倾向和攻击倾向的影响[J]. 孙钾诒,刘衍玲.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01)
[6]基于集体行为理论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心理分析[J]. 袁蕊,徐艳玲. 江西社会科学. 2019(01)
[7]2018国际重大思潮演变趋势研判[J]. 王妍卓. 人民论坛. 2019(01)
[8]参与式治理下的农民工“临时夫妻”问题研究[J]. 陈兰芳,杨靖伟. 山西农经. 2018(24)
[9]日本社区参与式治理的经验及启示——基于诹访市“社区营造”活动的考察[J]. 蔡杨.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06)
[10]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式治理模式研究[J]. 崔庆宏,武丹丹,刘潇.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8(11)
博士论文
[1]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D]. 马荔.北京邮电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政治效能感、文化资本与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D]. 田小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8
[2]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问题研究[D]. 陈晓枫.新疆大学 2018
[3]大学生政治参与对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 季天阳.江西农业大学 2018
[4]大学生政治效能感影响因素研究[D]. 罗敏.华南农业大学 2018
[5]社会治理的参与式共治机制构建研究[D]. 张欣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6]当代大学生政治效能感对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D]. 陈芳.西华师范大学 2018
[7]流动儿童的社会身份认同及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研究[D]. 俞晨晨.上海师范大学 2017
[8]大学生网络政治效能感问卷编制与初步应用[D]. 程实.浙江师范大学 2015
[9]心智模式理论及其应用[D]. 熊泽.华中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43339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Deutsch的合作与竞争理论
第一章 绪论 25假设H6:正向回应比负向回应能导向更高的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1.4.3.3积极相互依赖关系的中介作用社会善念的本质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取向,意味着个体能够在互动情境中意识到他人的利益且会以此为先,进而促成合作;其中关键在于善念的发出者。社会善念的发出者能够让善念的接收者感受到善意,进而以同样的亲社会取向与之互动,促成合作。这也意味着,发出者的上一行为结果会影响彼此的下一行为取向;结合相互依赖理论,社会善念的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25,28]。在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情境中,社会善念发出者即公共管理者,社会善念接收者即大学生;公共管理者的社会善念能够让大学生感受到来自前者的尊重,并意识到双方在政治参与活动中拥有相对平等的地位,公共管理者会考虑大学生的利益,大学生可以与公共管理者实现官民合作[4]。可见,社会善念在达成合作的过程中可能促成了情境双方的目标一致性、地位平等性和信息对称性,进而助力大学生建立起与公共管理者之间的积极相互依赖关系;大学生与公共管理者之间的积极相互依赖关系的建立可能在社会善念与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之间存在中介作用。故提出以下假设。假设H7:积极相互依赖关系的建立在政府社会善念与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之间起中介作用。1.4.4模型构建综上,本文的自变量为公共管理者的社会善念程度,主要由公共管理者的决策权赋予和信息回应两种行为启发,通过大学生感知到的公共管理者社会善念程度测量;公共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积极相互依赖关系为中介变量;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为因变量。模型大致体现为图1-2。图1-2研究模型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0表3-1赋权情境下不同组别在社会善念感知度方面的方差分析变异来源SSdfMSF事后比较HSD法η2组间593.972296.9847.104**高赋权组>低赋权组**0.133组内3887.999341.806平等组>高赋权组总和4481.9695平等组>低赋权组**注:***p<0.001,;**p<0.01;*p<0.05。 图3-1赋权情境下不同组别间的大学生社会善念感知度3.3.3赋权情境下的大学生社会善念感知与政治参与积极性由于赋权情境中的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与组别不存在显著相关,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不同组别的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不存在显著差异,F(2,93)=0.196,p=0.822>0.05;但是,该情境下的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与大学生社会善念感知量表得分存在显著相关,故采用多元线性分层回归分析探究大学生社会善念感知度与其政治参与积极性之间的关系,以验证假设H2。回归模型以大学生社会善念感知度为自变量,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为因变量,大学生政治参与选择性和积极相互依赖度为控制变量。首先,将大学生参与选择性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进行回归,得到模型1;其次,将积极相互依赖度纳入回归,得到模型2;最后,将自变量大学生社会善念感知度纳入回归,得到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组织中的亲社会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J]. 彭小平,田喜洲,郭小东.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9(05)
[2]政治效能感、社会资本对农地整治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J]. 徐雯,赵微. 中国土地科学. 2019(03)
[3]基于SEM模型的社区居民参与实证分析——以乌鲁木齐市H社区为例[J]. 尚云,贾友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9(04)
[4]我国新的社会阶层政治效能感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 吴雪燕,卢勇,缪听雨.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1)
[5]非暴力视频游戏中竞争情境对玩家合作倾向和攻击倾向的影响[J]. 孙钾诒,刘衍玲.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01)
[6]基于集体行为理论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心理分析[J]. 袁蕊,徐艳玲. 江西社会科学. 2019(01)
[7]2018国际重大思潮演变趋势研判[J]. 王妍卓. 人民论坛. 2019(01)
[8]参与式治理下的农民工“临时夫妻”问题研究[J]. 陈兰芳,杨靖伟. 山西农经. 2018(24)
[9]日本社区参与式治理的经验及启示——基于诹访市“社区营造”活动的考察[J]. 蔡杨.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06)
[10]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式治理模式研究[J]. 崔庆宏,武丹丹,刘潇.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8(11)
博士论文
[1]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D]. 马荔.北京邮电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政治效能感、文化资本与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D]. 田小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8
[2]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问题研究[D]. 陈晓枫.新疆大学 2018
[3]大学生政治参与对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 季天阳.江西农业大学 2018
[4]大学生政治效能感影响因素研究[D]. 罗敏.华南农业大学 2018
[5]社会治理的参与式共治机制构建研究[D]. 张欣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6]当代大学生政治效能感对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D]. 陈芳.西华师范大学 2018
[7]流动儿童的社会身份认同及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研究[D]. 俞晨晨.上海师范大学 2017
[8]大学生网络政治效能感问卷编制与初步应用[D]. 程实.浙江师范大学 2015
[9]心智模式理论及其应用[D]. 熊泽.华中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43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243339.html